第四十三章 到日本人家裏坐客(1 / 3)

第四十三章到日本人家裏坐客

這是周六的一個下午,傍晚快下班的時候,貨車司機鬆本悄悄地來到我跟前問:“周桑,你明天還工作嗎?”

我停下手裏的工作回答:“社長說了,明天全會社的人都休息,我們研修生也不工作!”

“那麼明天可以請你去我家吃飯嗎?”

聽鬆本這樣問,我還真有些驚訝。不過,在我剛到日本的時候就聽人說過,日本人是輕意不會請人去家裏吃飯的,隻要邀請,那就是非常誠意的,被邀請人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要拒絕。如果拒絕,就會讓邀請人感到很尷尬,如果不想接受邀請,也要以相當委婉的理由予以拒絕。

鬆本已經年近六十,是在富洋商行工作時間最長的日本人,我們會社巳經回國的研修生都和他打過交道,這樣有資曆的老師傅誠意相邀,我怎麼好意思找理由推辭呢!於是也按照日本人的客氣方式回答:“那麼就給你和夫人填麻煩了!”

“看來你是同意了,那麼我明天上午開車來接你,然後再去山上貨場接李桑!”

來到日本後,我就沒有聽說哪個日本人請誰去家裏吃過飯,更別說是中國研修生了。當然,日本員工請誰去家裏吃飯也不會告訴我。

鬆本喜歡在外麵喝酒在我們會社是出了名的。每個月,他都會約我們會社的日本司機或者他的朋友去酒吧或餐館吃喝幾回,但並不是他請誰或者誰請他,隻是大家在一起既有話說,也可以多點幾樣菜,還可以活躍喝酒的氣氛。即使他和很要好的朋友在餐館裏喝酒吃飯,餐費錢也是大家分攤。“不占別人便宜,不給人帶來麻煩,不歉人情”是日本人普遍的生活準則。

日本人很喜歡學習烹飪料理,尤其是一些日本婦女,更喜歡嚐試做一些小吃或別具特色的美食,當她認為做的比較成熟了,就會把幾個好朋友請到家裏品嚐她的手藝,或者拿給同事或朋友分享。在這種情況下去別人家裏做客,通常要帶點不太貴重的小禮品。如一兩樣水果或者果子(日本人稱餅幹為果子)。如果帶過於貴重的禮品,會讓請客的人產生負擔。

有時候,日本人請人到家裏吃飯是為了償還一份人情,在這種情況下,被請的人去別人家裏做客更不要帶過於貴重的禮品,如果禮品過重,主人的精神負擔也會更重。

經和李研在微信中探討後才恍然大悟,鬆本隻所以會請我和李研去他家裏做客,可能是他覺得歉了我倆一份兒人情。

在我們這批研修生來到會社時,鬆本的兩個孩子已經結婚,鬆本的妻子在我們會社做臨時工。在我還沒到碼頭工作之前,鬆本的嶽母因病住院,我和李研買了一些適合老人吃的東西曾經去病院看望過鬆本嶽母。當老人於前幾個月病逝後,我和李研又去殯儀館參加了老人的葬禮。

鬆本嶽母的葬禮采用佛教儀式。很多日本人都與固定的宗教、寺院結緣。去世後,要按照生前結緣的宗教儀式舉行葬禮,然後才是火化、將骨灰裝進骨灰盒裏埋葬在族人的墓地。遺屬要在家裏設佛龕來供奉死者的牌位,擺放供品和鮮花等表示悼念。

參加葬禮的人都穿黑色的衣服,給遺屬的禮錢叫做奠儀。裏麵包的錢數一般從五千日元到一萬日元。要放舊紙幣,不宜放新紙幣,也不宜放四千元或九千元,很多日本人對4和9的數字比較忌諱。

葬禮當天,參加葬禮的人要先向死者家人表示哀悼,還要聽僧人誦經、參加進香等活動,之後就是出殯了。

對於不宜出殯的日子,日本人稱為“友引”,火葬場在“友引”日不營業。按照日本人的習俗,參加完葬禮或者從火葬場回來的時候,要在進門前在身上撒鹽表示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