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認為:朋友是不可缺少的!朋友可以在你憂傷的時候安慰你,可以在你有困難時幫助你,可以在你孤獨時陪伴你……
兒時交朋友是完全無功利性的,不是為了有用才去交朋友,天真當中蘊含了豐富的友情和友愛以及真誠。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改變,成年人交朋友的概念也在發生著變化。更多人交朋友都看這個人是“有用還是沒用”!有用的就去交,甚至會巴結著去靠近人家,當然,你想交有用的朋友,對方也可能會衡量你是否有用,是否有必要和你保持朋友關係,這種功利性的朋友關係無非也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比“酒肉朋友”好不了哪去。我喜歡交朋友,但不喜歡給朋友填任何麻煩,我沒有什麼能耐,也沒有足以讓人攀附和高看的社會地位,所以我認為能和我保持朋友關係的,都不是市儈之人,都是值得信賴的朋友。這種朋友雖然極為普通,但不存在任何危險,也不需要做什麼心理防範。
回到國內後,我的手機裏已經保存了三十多位在日本或者曾經在日本打過工的研修生的微信。這些研修生有的是我們會社的,也有的是在一起學習培訓期間認識的。可以說我對這三十多位研修生都是很熟悉的,他們對我也都很了解。雖然算不上是感情很深的朋友或莫逆之交,卻都有過近乎相同的經曆和可以聊到一起的共同語言。除了研修生之外,微信裏還有一些親戚、同學以及過去在國內打工時認識的一些工友,所有的微信朋友加到一起能有一百多人。如果加上微信朋友圈裏的人那就更多了。不管有事沒事,我每天早晚都會習慣性的打開手機看看微信,一般情況下,除了在朋友圈裏可以看到不甘冷落的朋友轉發一兩條可以讓人感興趣的新聞和圖片之外,多數朋友都和我一樣,隻是個看客,很少在朋友圈發布什麼,除了偶爾會對好友在朋友圈發布的照片兒或精彩文章點個讚或寫一兩句評語之處,平日裏,基本沒有閑聊。
我和大家並不是無話可說,也不是沒有可聊的話題,在回到國內的這幾天裏,我很想與每一個研修生以及老同學都打個招呼,或者說上幾句話。也隻有這幾天我才有些時間和閑心想和大家溝通一下,可是轉念一想,我有時間和閑心,別人未必有這個時間和閑心,思來想去,還是沒有與眾多的“好友”搭訕。我有時在想:在沒有網絡之前。無論是同學還是好友都感歎“一日未見,如隔三秋!”大家到了一起,那種親近、那種親切、那種滔滔不絕、無話不說的親和力真是讓人感慨。當然這種寒暄當中也難免充斥了一些虛偽,卻也能在寒暄當中讓人感覺到一些親近,使平淡的友情進一步得到提升。
如今的網絡把人拉得這麼近了,即使在天涯海角也算不上距離,即使在太空的另一個星球都可以隨時對話。可是在這麼好的聯絡條件下,大家卻都沈默不語了。難道現在的朋友之情沒有過去重要了嗎?難道網絡距離的拉近反而使人更加陌生了嗎?上百個好友和親朋聚集在同一方寸之間,除了偶爾的幾句寒暄之外,卻都無話可說。能湊到同一個方寸之間的人,關係幾乎都非同一般。
時間久了,到也理解了,大家都在忙!孩子在忙學習的事兒,大人在忙工作的事兒;每個人都在忙別人不知道的事,無論是個人的事兒、家人的事兒、單位的事兒或官場上的事兒,大家都不想把時間打發在閑聊上,除非你有莫大的吸引力。微信把四麵八方的朋友聚集在同一個平台,最大的好處就是為人們說正事兒和辦正事帶來了便利,有事兒說事兒在網絡平台上就顯得更為實際!朋友圈裏平靜,說明所有的朋友們都不想擾亂朋友們平靜的生活。
在回國後的這幾天裏,隻是李研和我有過兩次微信對話,和其他人隻是處於禮貌有過幾句必要的客套。
李研問我回國後打算幹些什麼?是不是已經辦理了新的電話號碼?
回國後幹什麼或怎麼幹我還真沒想明白,但李研問我是不是已經辦理了新的電話號碼到是給了我一個提示。在日本期間,沒有電話號碼,也沒有影響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聯絡。說話聊天甚至比打電話還要方便,既不用花錢,還可以看到影像,視頻對話就像兩個人麵對麵地坐在一起說話一樣。習慣了微信和QQ,竟然忘了回到國內還需要辦一個屬於自己的手機電話號碼。買車需要提供手機號碼,存款需要提供手機號碼,預訂火車票和飛機票也需要手機號碼,網上注冊什麼東西也需要提供手機號碼。囯內需要手機號碼的事情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