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舍身求法的故事
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佛對迦葉菩薩說:“在過去世的時候,世間沒有佛法,我那時曾經千方百計地尋求佛法經典,竟而不能獲得。我當時住在雪山上修行,人稱我為‘雪山大士’。我每天渴飲泉水,饑食山果,獨自習禪,製禦六根,精進修持......”
以下就是雪山大士修行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雪山大士超乎尋常的修行情形,引起了三十三天的天子們的注意,他們一致讚歎,歎為希有,共相議論,謂此人真是了不起,將來必定有莫大的成就。這時,一直沒有表態的釋提桓因發表意見了。他不可像諸天子們那樣簡單地看待問題。釋提桓因說:“現在正當無佛之世,凡修行人真正發無上道心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啊!我曾經見到過許多眾生,開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挺像樣的,是很不錯的;可是,一遇到些許順逆因緣,便動搖了。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一樣,水一動,便也跟著動起來了。就像畫人畫像一樣,難成易壞。據我所見,菩提道心,也是這樣,難發易退。我見過許多眾生是這樣,開頭發心蠻不錯,表現挺好的,沒有過得好久,便起了變化,發生動搖。所以,我認為這個雪山大士還不敢斷定他就靠得住,除非讓我們前去試驗他一番,看他究竟是不是能夠真正地荷擔得起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偉大的重擔。”
釋提桓因接著說:“諸位天子!這就譬喻一輛車必須有兩個輪子才能運載東西一樣;就像一隻鳥要有兩個翅膀才能夠飛得起來一個樣啊!現在,我們雖然看見這個人在那時堅持著禁戒,這不過是表麵的現象,誰能知道他的內心在想些什麼,他是不是具有深邃的智慧呢?你們應當知道,不但須要執持禁戒,還須具足深智才行啊!隻有這樣,才足以擔當得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重擔啊!
諸位天子,譬喻雌魚產生許多魚籽,成活極少極少,又如菴羅樹花,其花雖多,結果卻甚少甚少。眾生發心的有無量,至於能夠有所成就的,實在是少得可憐哪!天子們,讓我們一同去考驗他一番吧。這就像檢驗黃金一樣,我們檢驗一塊黃金看它是不是真金,要用三種手段,這就是所謂燒、打、磨。我們現在去檢驗那個雪山上的苦行者,也要用這種方法。”
三十三天的諸天子聽罷都點頭稱是。這時,釋提桓因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狀貌可畏的羅刹。下到雪山,在離大士不遠的地方,將身站定。
帝釋的身形雖然變成了羅刹,他的音聲固然仍不失其清妙,便以自己清雅的聲音宣說過去佛所說的半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這時大士正在宴坐入禪,忽然聽到山穀之間傳來清徹悅耳的法音,欣喜異常。
雪山大士長期以來在這裏修行,從來沒有聽到過別人對他說過佛法。忽然之間,聽到有人在宣說佛法,他心裏的高興簡直無法形容,懷著異常喜悅的心情從座上起身,探伺一下這美妙的法音究竟是從哪裏傳來的?是從誰的口中說出來的?
由於宴坐安禪行道修持,已經不知道經過多長時間了,以致他的眼睛被那長得出奇的頭發遮掩得嚴嚴實實的,這時他不得不用雙手把麵前的頭發撩撥開來,舉目向四下裏觀望。看了半晌,卻不見有什麼人的影子,隻是看到眼前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麵目十分可怕的羅刹正在徜徉著腳步朝向自己走來。
大士暗想:“方才這兩句法究竟是誰說的呢?難道會是這個羅刹嗎?恐怕不會吧!豈有羅刹能夠說得出來這樣妙法的?難道蓮花會從那火裏生出來嗎?難道那清涼水會從日光中流出來嗎?”大士滿懷狐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