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人有實德、天有奇報的故事(1 / 2)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在曆史的長河中,在我們的身邊,靜下心來,細細思量,興衰、榮辱、禍福、生死,無不在向我們說法,無不在向我們展示因果,無不在向我們顯示善惡之報。

在《如是雨林》合訂本中,有這麼一則故事:

乾隆辛巳(公元1761年),豫省黃河潰決,陸地水深丈餘,民間廬舍,半被淹沒。陳留縣有曹姓者,居宅沉沒,已三晝夜,大家都覺得沒有生還的理由了。及水退,牆舍並未倒塌,舉家人口亦安然無恙。眾問之,雲:“日來唯覺霧氣彌漫,不見天日,初不知在水中也。”有司見而異之,詢其有何善行。曰:“每年租課所入,除衣食足用外,盡以濟鄰裏之貧乏者,至今未嚐少替。”已曆五世,百有餘年矣。憲司俱賜匾額,以嘉其異。

水固無情,而有神靈護佑,雖全體淹沒,而未見其水。是知:人有實德,天有奇報。彼剝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孫富貴者,率皆滅門絕戶。而其神識,當永墮惡道,無有出期,可衰而已。是以欲教世人,非極力提倡因果報應,斷斷不能收實效。

正可謂:人有千算,天隻一算。是等當勸諸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教,作為一門圓滿的人文科學,關係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死,關係著我們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知見。如法修行,皆令世人過上安樂、富貴的生活;除此更能了脫生死,獲得真正的解脫。

在巜曆史感應統紀》中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個故事,原文出自《後漢書·楊震傳》。

要想增加你和子孫的福報,看看這個故事會對你有很大的啟迪和幫助。

東漢時期,有一士子名叫楊震,年輕時學習很用功,博覽群經,當時很多讀書人稱讚楊震是“關西夫子”。

楊震曾客居在湖縣,飽讀詩經,卻數十年不參加州郡科舉考試,一直致力於當地的教學,眾人稱為“晚暮”。在他年近半百的時候,有鸛雀口銜三條鱔魚飛落講堂前,一個會算卦算命的人得知這一消息後對楊震說:“蛇鱔是卿大夫服飾象征,數目三則代表三台,先生從此必然步步高升。”楊震五十歲時,才開始在州郡任職。

大將軍聽說楊震是一位賢人,推舉他為茂才(秀才),經過四次升遷,擔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楊震赴任東萊途中,經過昌邑,昌邑縣令名叫王密,原是荊州茂才,楊震薦舉過他。這天晚上,王密懷藏十斤金子前去送給楊震。楊震對王密說:“我對你算比較了解,為什麼你反而不了解我(言外之意是為何不知我為人清廉,絕不貪汙受賄)?”

王密卻說:“現在天色已黑,這裏發生過什麼事,沒有誰會知道!”

楊震正色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誰說沒人知道!”王密一聽這話,不由羞慚無地,隻好黯然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