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嵐山與***詩碑(中)
看過周總理的詩碑之後,李建英用手機把這個詩碑的全文拍照下來。 //wWw.Vodtw.la隨後她又把手機遞給趙曉波,自己走到詩碑的左邊,讓趙曉波給她拍照一張與詩碑的合影。
當李建英擺好姿勢後,趙曉波從不同角度接連給她拍照了多張。
“你看看拍照的是否滿意,如果不滿意,我給你重拍!”自趙曉波昨天晚上給李建英拍過兩張照片之後,今天出來旅遊,趙曉波還是第一次給李建英拍照。
李建英拿過手機翻看了一下照片開心地說:“大哥真會取景,照片拍的這麼好!以後多幫我拍幾張!”
“隻要你不嫌我手藝差,想在哪裏拍照盡管說!”趙曉波爽快地回答。
說起***在日本留學的故事,李建英可以繪聲繪色地講得很生動。因為他看過《世紀風彩》登載過的一篇文章:《青年***在日本的留學生活》
青年時代的***曾多方探求救國救民道路。他不僅有過留法經曆,在五四運動前夕,他還曾自天津東渡日本學習約1年半時間。
1917年夏,19歲的***在天津南開中學畢業後,對於前路一時較為迷茫。在當時流行的“留日潮”的影響下,他也積極籌劃去日本留學,但由於家境較為困難,無力解決經費問題。讓他一時陷入猶豫。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好友於樹德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於樹德,字永滋,1894年出生,早年參加同盟會,投身民主革命。1922年,他曾出席由列寧主持在莫斯科召開的遠東民族會議,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他曾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少數共產黨員之一,1927年後與黨失去聯係。1949年建國後,他應***、***邀請,由南方來到北京,後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並兼任全國供銷合作社副主任。
於樹德是天津靜海人。五四運動前幾年,天津的學生運動就開始活躍。當時***在南開中學,於樹德在天津政法學堂,在共同參與學生運動中,一來二去就熟識了,關係逐漸密切。五四前夕,於樹德也打算赴日留學,他的家境稍好,多方籌措了300塊大洋的留學費用。恰在於樹德臨行前,他得到了政法學堂給他的一個公費留學名額。他立刻想到***,便十分高興地跑到南開中學,對***說:“翔宇,好消息!學校給了我一個公費留學名額,我自備的300塊大洋給你,我們一起去日本吧!”300塊大洋在當時算是一筆巨款,***猶豫再三,基於赴日本留學、追尋救國救民道路的強烈願望,他還是高興地答應了。
1949年於樹德應邀到達北京,在北京飯店見到了***,一陣熱烈握手之後,***樂嗬嗬地說:“永滋,我還欠你300塊大洋的債務呢。要算上利息,這筆債我個人現在也還不起啊。怎麼辦?分期償還,還是免去利息?”當時於樹德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在場的人,更加不知所雲。***笑了,接著說:“永滋,難道你一點也不記得30年前你我一道東渡日本留學的事了嗎?”於樹德聽後,嗬了一聲,終於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