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美女的疑惑
東大寺是各國遊客奈良之行必看的名勝。想-免-費-看-完-整-版請百度搜-
劉淑芳團隊的導遊業務很精通,從旅遊大巴開動那一刻起,他就向遊客們講述了很多鑒真和尚與東大寺的故事,在聽導遊講了鑒真和尚的故事和觀覽過東大寺之後,細心的李建英以及眾多的遊客對中國佛教和日本佛教的曆史脈絡也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東大寺是日本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約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曆史。 1998年,東大寺作為古奈良的曆史遺跡的組成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從奈良公園泊車場下車走不遠,就可以看到東大寺的南大門。
被稱為世界遺產的東大寺正門(南大門)寬約50米、高約25米,於公元760年建成。
東大寺建成後,曾因為戰爭原因被火災燒毀,於鐮倉時期被修複重建。南大門設有很著名的高大威猛的雙體金剛力士像(哞形像),是很多遊客留意駐足拍照的地方。
東大寺大佛殿是世界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寬57.01米,深50.48米,高48.74米,殿內安置有15米高的盧舍那大佛。佛殿始建於公元752年,是為放置盧舍那大佛像而修建。
東大寺大佛的鑄造是一項艱難浩大的工程,大佛鑄成以後,天平勝寶4年(公元752年),天竺(印度)出身的僧人菩提仙那主持了大佛開眼會。大佛鑄造完成後,大佛殿的建設工事又接著開始、天平寶字2年(公元758年)竣工。
東大寺又稱為大華嚴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寺等。
該佛寺是公元728年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建立的。東大寺是日本全國68所國分寺的總寺院。因為建在當年的首都平城京以東,所以被稱作東大寺。
東大寺院內設有南大門、二月堂、三月堂、正倉院等。二月堂能夠俯視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區。
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曾在這裏設壇授戒。1997年秋,出席“中韓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的三國代表曾在這裏共同舉行了祈禱世界和平法會。
據《東大寺要錄》記載,天平5年(公元733年)若草山麓創建的金鍾寺是東大寺的起源。天平12年(公元740年)發生藤原廣嗣之亂,奈良廢都,政治中樞輾轉於恭仁京(今京都府相樂郡加茂町)、近江(滋賀)紫香樂宮、難波宮(今大阪市東區法圓阪町)之間,當時的社會極度混亂。為求國泰民安,聖武天皇下詔各國興建國分寺、國分尼寺,既以佛教思想感召民眾,治理國家。
東大寺與各個國分寺在組織上雖然沒有從屬關係,但由於東大寺在中央,由天皇主持修建,而國分寺在地方,由地方政府的國司監造和監管,所以不僅在佛教信仰上存在密切關係,在形式上也有上下從屬關係。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東大寺也稱總國分寺,此名最早出現於鐮倉時代的文獻裏。
在日本各地建立國分寺和國分尼寺的做法,實際上是效仿中國隋唐時代在各地興建國立寺院的作法,如興建大雲寺、龍興寺、開元寺等,即以為國祈福。
當時的光明皇後非常敬仰武則天,武則天創建的大雲寺被認為是仿效的對象。武則天在洛陽造大佛銅像及在龍門奉先寺雕刻大佛石像的消息由入唐求法僧傳至日本。天平十二年(公元740年),在參拜完河內國大縣郡(今大阪府柏原市)知識寺大佛後,聖武天皇發願“朕亦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