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問媽媽:“這次出門帶了多少錢?”
聽到這話,趙曉波十分感慨,兒時的許多記憶一下浮現在眼前。家裏的財政大權由媽媽掌管,那個時候爸爸媽媽都在工作上班,隻有節假日爸爸媽媽才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帶著他去少兒娛樂場所玩玩。每當三口人將要出門的時候,爸爸就會問媽媽:“錢帶了嗎?”“帶錢了嗎,好不容易帶孩子出去玩玩,錢可得帶夠呀!”
這種出門前習慣性問錢的事兒,爸爸就是在那個時候養成的。到了這個時候,爸爸與兒子一起出門,仍然沒有忘記對媽媽的這種習慣性提醒。
感慨之餘,趙曉波:“爹娘,現在不是我時候了,咱們一起出門,你們為了我吃的好玩得好,總是要多帶點錢。這次出門什麼都不用你們管,更不用你們搶著給我交費付錢,一切都聽我安排好了。再,那個地方隻不過是個休閑娛樂洗溫泉的地方,沒有什麼可買的,即使需要買,我帶了一萬多元還不夠嗎?以後不管去哪裏,隻要我跟你們一起出去,錢的問題以及吃住行你們就不用考慮,也不用操心。”
媽媽:“我知道你現在有錢了,不過,該節省的地方還是要節省一點兒,以後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
爸爸也非常讚同媽媽的觀點,他也隨和著媽媽:“你媽得對,你的錢雖然來得容易,但是花錢也要悠著點,如果你以後想自己創業,或者想幹成一番大事業,幾百萬元可能隻是杯水車薪!”
趙曉波也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爸爸媽媽時候都過了很多苦日子,吃不飽,穿不暖。國家困難,老百姓家裏更困難,想起時候挨餓的日子,他們從養成的勤儉節約、簡樸樸素的好習慣至今也沒有多大改變?節儉是他們日常生活當中永恒的主題。盡管他們這麼省吃儉用,這麼苛刻自己,但是在子女身上花錢,他們卻一點也不吝嗇,這就是傳統的中國父母!
爹娘的這種嘮叨趙曉波雖然不大愛聽,可是為了不給爹娘的好心情添堵,趙曉波還是樂嗬嗬地答應道:“爹娘放心吧,我不會亂花錢的,該省的地方我一定節省。今不是和李建英媽媽一塊兒出去嗎?有件事我得和你們倆一聲。因為李建英媽媽對他爸爸挺記恨,和她媽媽在一起話聊的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要在李建英媽媽麵前提起李建英他爸爸,也就是我師傅,她媽媽對我師傅的仇口很大,老死不相往來,這也就是我師傅直到死的時候都沒有見過她女兒的主要原因!”
媽媽:“原來他們的家庭情況這麼複雜?”
趙曉波:“是的,他家的情況以後有時間我再跟你們。你們隻要記住不提李建英他爸媽就是了!”
媽媽:“好的,知道了,那咱們就出發吧,我要看看未來的親家母到底什麼樣,麵目是不是像他閨女一樣很善良?”
當轎車快要開到李建英家樓下的時候,趙曉波在微信中對李建英:“再有幾分鍾左右就到你家樓下了,我們就不上樓去你家了,你和媽媽下樓吧!”
轎車從一個十字路口轉進一條單行道之後,趙曉波看到了李建英和她媽媽正在路邊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