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可以集結數個軍團,反敗為勝。”
“現在正是南風季節。”凱撒卻不認為這事那麼容易。
除了他這支小小的追擊船隊外,其他船隻已經錯過了風向,很難逆風航行,得入冬刮起北風後才能南下。
更何況,凱撒還有其他比埃及更需要操心的地方,一直在這與賽裏斯人糾纏的話,代價太大了。
埃及的西邊,阿非利加行省和昔蘭尼還在共和派手裏,至於內陸的努米底亞王國,也一貫支持元老院而反對凱撒,西班牙也有少數殘餘勢力。
敘利亞和猶太雖然歸降,但還必須同那些與龐培有良好私人關係的東方國家打交道。凱撒在占領希臘後,向陷入混亂的小亞細亞派遣了三個軍團,他最新得到的消息是,黑海北岸,克裏米亞半島上的博斯普魯斯王國君主法爾納克二世已經南下。
那人本是本都王國的王子,十多年前,本都被龐培所滅。現在此人看著羅馬陷入內戰,便開始積極擴張勢力。
而凱撒身後的意大利、希臘都談不上穩固,凱撒是違背了共和國的傳統,以武力強取羅馬,元老院中反對他的大有人在。
本想通過贏得埃及來帶給羅馬財富,可現在看來,這場仗沒那麼好打。
凱撒不僅是位將軍,也是個政治家,第十軍團兩千人的戰敗和仇恨,他一定會報,但不是現在。
“仔細想想,我無法化解的敵人,隻是龐培,而不是托勒密的女法老,更不是賽裏斯國的共治者。”
羅馬對賽裏斯國早已耳聞,並心儀已久——他們不知道在漢朝將羅馬黑成了前朝餘孽,朝野上下公開的假想敵。
在羅馬眼裏,賽裏斯人是唯一能夠與羅馬相媲美的文明國度,看看那些從帕提亞和埃及轉手賣過來的絲綢吧,輕盈、精細、柔滑如流水。比印度棉花更加柔軟,跟羅馬人慣常穿的布料,色澤和觸感簡直是雲泥之別,貴族男女爭相穿著絲綢衣袍以顯示高貴的身份。
在羅馬時,凱撒就很喜歡紫袍的絲綢衣。
不過現在,絲綢和棉花都被賽裏斯的共治者任將軍壟斷了,在印度通往埃及的航線打通後,絲棉源源不斷從亞曆山大港賣入羅馬,這也是凱撒想奪取埃及的原因之一。
仔細想一想,賽裏斯是羅馬心儀已久的貿易夥伴,而托勒密埃及也並非羅馬的土地,在凱撒的征服次序上,是在小亞細亞和北非之後的。
“或許可以和賽裏斯的共治者談一談。”
在決定要不要為了埃及,放棄對北非、小亞細亞的征伐前,凱撒決定派人去和賽裏斯人接觸一下。
凱撒在他的隨行人員裏看來看去,最終選定了本是龐培陣營中一員,前段時間在希臘投降自己的人。
“布魯圖斯。”
凱撒偏愛布魯圖斯,並且尊重他的意見,而布魯圖斯便極力反對繼續與賽裏斯人和埃及開戰:“乘坐一條船返回亞曆山大城,替我向賽裏斯的共治者和埃及女法老,送去問候。”
……
布魯圖斯是兩天後回來的。
“賽裏斯的共治者怎麼說?龐培還在亞曆山大城麼?”
凱撒很關心這點,他剛得到消息,博斯普魯斯王國君主法爾納克二世已經重新占領了黑海南岸的本都,進入安納托利亞,大有奪取整個小亞細亞之勢,最擔憂的就是龐培向東去敘利亞,與博斯普魯斯聯手。
布魯圖斯彙報:“任將軍也認為這是一場誤會,賽裏斯和羅馬並非敵人,他願意歸還戰死的羅馬士兵屍體,還勸說女王驅逐了龐培。龐培已經帶著軍隊向西,去往了昔蘭尼加(利比亞)。”
龐培果然要去昔蘭尼和阿非利加負隅頑抗麼?這下,凱撒就有新的目標了。
“任將軍還讓我向執政官轉告他來埃及的原因。”
布魯圖斯也不知和任弘談了些什麼,抬起頭,將任弘的話翻譯成拉丁語,一句本該是一年後,凱撒在征服小亞細亞後說的名言。
“veni,vidi,vici。”
“我來,我看,我征服!”
……
ps:第三章在0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