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麗珺秀(1 / 3)

鯊魚事件之後,香江基因實驗室從海洋中捕撈了數千條魚類做基因測試,發現在這些魚中,有百分之一的魚類發生了變異,有的極具攻擊性,有的遊速變快,有的魚類骨骼變硬,牙尖嘴利。

調研結果出來,科學家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又反複仔細地研究,擴大了調研抽查的樣本,還在五大洋個海域中抽查,得出的結果都很嚇人。

於是大家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

94年全球發現首例動物異化事件,接著又發現了魚類異化,感染基因病毒。

但是米國各大實驗室辟謠,認為魚類動物、魚類和人一樣,一旦發生變異之後,會快速死亡,不足為懼。

在各大實驗室的壓製下,這個消息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沒有人關注海洋魚類生態的變化。

不過,經過香江基因研究所調查發現,第一代受感染的海洋生物壽命比同類更低,但是第二代、第三代...越是往後,基因變異對於壽命的影響,而基因變異帶來的能力變化依然存在。

四年之後,變異魚類大量擴散和生殖,海洋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魚類發生變異,不僅威脅著海洋中普通魚類的生存,還進一步威脅人類在海麵上的作業。

香江基因雜誌詳細刊登了有關海洋魚類的變異調查情況,勸道人們要保持警惕,現在的海洋不像從前那麼安全了,其中暗藏著眾多的魚類殺手。

這件事成了香江輿論的熱點。

除了漁民和漁業公司,其他的人都不怎麼在意,一者呢,就算小金魚發生了變異,也是小金魚,它還能咬人?至於大鯊魚大鯨魚發生了變異,大家更不在乎,大家經常生活在陸地上,又不下海衝浪,為什麼要怕呢?

隻是有專家提醒大家,據調查,現在海洋中變異魚類的比例達到了千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千條抽查的魚類中,有一條發生變異。

盡管這一條不危險,但是魚肉是南方人的主食之一。

這四年中有多少人吃過多少魚,這些魚類中有沒有變異魚?

人們吃了變異魚會發生什麼事呢?

會不會發生變異?

“...”

聽了以上的分析,人們都慌了,吃了變異魚蝦,就會變成變異人嗎?

那麼自己會不會變成吸血鬼呢?

自己會不會變得像變異人一樣強大呢?

人們有擔憂也,有點小激動。

以至於大家看著盤子裏的魚類,心情很複雜,不知道是吃魚好還是不吃好?

無論如何,全世界水產行業的生意都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也影響到了各國的經濟、就業等方麵。

漁業公司連忙話費大力氣公關,請基因專家和實驗室發聲,表示食用魚類並不會受到影響,感染基因病毒,因為基因病毒的活性並不高,在寄生體死亡後,基因病毒同時會遭遇毀滅性打擊,立即消失,不會影響人類體內的基因。

有專家指出,盡管基因病毒活性不高,寄生體失望基因病毒消失,但是安全起見,最好食用熟食,諸如生魚片、刺身之類的吃法建議改掉,否則還是存在一定的感染幾率。

“顧猛,聽說吃魚挺危險的,我們還要吃魚嗎?”

香江淺水灣顧家莊園,餐廳中,顧猛和家人們一起吃飯,菜上齊了之後,鄧麗珺指著桌上的幾道海鮮說道。

顧猛聳了聳肩,“應該沒什麼影響吧,就算有影響,也防不住的,現在陸地上的動物、海洋魚類,還有人類都出現變異,未來肯定會產生更多的變異,現在吃點輕微汙染的肉類,或許能起到‘接種’的作用”

顧猛對現在的狀況已經無能為力了,真心沒有辦法。

去年他在非洲考察了一番,寫了厚厚的一份調查報告交上去,希望國家重視森林動物變異事件。

上麵也很重視,采取了嚴厲的措施防止被人搞破壞。

但是防不勝防。

不久前在東北林區還是發現了多例動物非正常死亡事件。

當地森林局花了半年時間,最終抓住了兩隻非常凶猛的動物。

經過檢測,兩隻動物的各項指標符合國際變異標準,屬於變異動物範疇。

出了這些事後,上麵很惱火,早就交代了要防好,不能叫人禍水東引,沒想到還是被人鑽了空子。

隻是動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表示,這樣防禦是防不住的,一是地域間的動物具有高度的流動性,晚上有幾隻小白兔從內蒙俄國或者北朝跳進華夏,這能防得住嗎?

不行!

二呢,即使地上防得住,天上能防住嗎?

每年有數十萬隻鳥類從國外飛到國內,這些鳥類中如果有變異鳥類,這隻小鳥又被動物吃了,動物又發生變異,這樣的動作根本防不住。

這種情況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麵對全球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一旦國外發生了基因感染事件,國內根本避免不了,最多隻能延遲幾年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