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賈元春的結局並不是太好,聽那判詞就感覺是黃粱一夢一場空。
尤其是賈元春封妃幾乎是賈家這一代最鼎盛的景象,再往後,便隻有傾頹的了。林黛玉其實壓力很大,林如海那邊她算是已經邁了一大步,至少現在林如海有“求生欲”,會為了女兒活下來。
以林如海的本事,隻要他有心,這並不是件難事。
但是賈家這裏就難說了,積重難返,這麼大一攤子事,實在是太難撼動了,她在這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最後依然還是原著的情節占了上風。
她幹預過這麼幾個人的命運劇情,一個是王熙鳳,勸王熙鳳向善,倒是有些成效,隻是王熙鳳始終放不下賈璉,之前被賈璉傷成那樣,如今因為小別勝新婚,倒是又和好如初了。
另一個是幹預了寶玉,沒有像原著中那樣由著寶玉胡鬧,激起了他向學的心思,隻是現下還看不出來成效來,這一陣子因為元春封妃的事,寶玉的身份地位也水漲船高,這幾日是壓根沒有去學堂的。
再一個就是秦可卿了,秦可卿算是跟原著出入最大的——原著中秦可卿已死,但是如今秦可卿卻活的好好的。
之前看過不少紅學文章,秦可卿的喪事便是賈家傾頹的重要誘因,四王八公齊聚賈家,這樣的行為顯顯然是惹惱了宮中那位。
便有紅學文章稱,其實是皇帝因為這件事想要辦賈家,所以才給了賈元春一個“賢德妃”的身份。要知道,宮中給後妃乃至嬪位的封號都是極有講究的,賈元春一個年紀輕輕的宮人,是憑著什麼一步封妃,又得了“賢德”二字呢?
賢德,仁義,忠孝,這樣的大字除非是真的在位者德高望重,不然,一般都隻會出現在後妃的追封諡號當中。
如今秦可卿沒死,但是賈元春依然得了“賢德”稱號,可見賈家到底還是有地方招惹到宮中那位了。又或者,紅學的分析也是錯了,元春封妃這件事跟賈家有沒有熱鬧皇帝根本沒有關係。
有關係的隻是——皇帝要辦賈家,這就是最大的關係,無論賈家做與不做什麼,隻要皇帝想要動手,他就可以找到理由動手。
所以林黛玉才覺得,她能夠做出一些影響,可是對大局麵的劇情,依然沒有重大的改變。
而薛寶釵,按照原著的劇情,她根本沒有封妃的命,甚至連進宮都不能。如今薛寶釵倒是進宮了,陰差陽錯林黛玉也進了,可是二人經曆高下立判,薛寶釵根本就沒有進宮的緣分,進來隻是受折磨罷了。
林黛玉內心有點悲傷,也說不清是為了薛寶釵還是為了自己。
“寶姐姐,如今那位成了貴人,但卻不是所有人都有那樣的運氣。又或者……”
林黛玉停頓了一下才道:“那並不是什麼值得追逐的運氣。”
薛寶釵的笑容帶著一絲苦澀:“妹妹真心勸我,我明白的,妹妹說的,我也都明白,隻是我問一句,若是妹妹是我這樣的境地,會心甘情願地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