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四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1 / 3)

翌日,長鶴堂

沈令儀頭纏白綢,身著喪服,麵無表情的跪在堂中冰涼的地磚上。

屋內靜的落針可聞,顧氏坐在老夫人下首的太師椅上,搖晃著手裏的團扇,連連白著沈令儀。見屋內無人講話,她一手攥拳在嘴邊,咳嗽了兩聲清嗓,陰陽怪氣的說:“老夫人,雖然這五小姐愛母心切,趕回來奔喪是情理之中、情有可原的事,但規矩就是規矩,大老爺說了,沒有他的命令,五小姐不可私自回府。五小姐如今壞了規矩,該罰還是要罰,否則這家規擺在祠堂之中又有何用呢?”

坐在她身旁的金氏微動了一下,探出身子說道:“這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彭氏再怎麼說也是五小姐親生母親,親生母親亡故,女兒回來悼念是天經地義的事,三弟妹何必要緊抓著不放呢!”

“呦,二嫂好大的氣量,敢情兒她沈令儀之前禍害咱們沈家的時候,沒顧上你們二房,所以二嫂站著說話不腰疼是不是?”顧氏將手裏的團扇在膝上一拍,吸了吸鼻子:“可憐我的嶺兒,當時因為她受了那麼多苦!”

沈老夫人不悅的拍了拍手邊的桌案:“好了好了,你們倆都少說兩句。今日喊你們來,是為了是否要送五姑娘回去的事,你們在這吵個沒完的做什麼。”

“老夫人,當然得送五小姐回去了,這可是您當初和大哥下的命令!”顧氏是怎麼也不可能讓沈令儀再回到沈家的,沈令儀恨極了三房的無情,一口銀牙幾乎要咬碎。

她忍辱抬頭看向顧氏,“三嬸,我早已知錯了,你便原諒我這一回可好?當初我鬼迷心竅,可我真的沒有咒弟弟,弟弟落水與我毫無幹係,三嬸,你誤會我沒關係,但你若因為誤會我,放過了真正對弟弟藏有壞心之人,不就得不償失了嗎?”

顧氏雙眼一瞪,拍著扶手站起身,疾步來到沈令儀跟前,指著她便罵:“沈令儀,到現在這個關頭,你還不肯承認你對嶺兒做過的事,你以為說上兩三句有的沒的,我便信了你?我告訴你,隻要有我還在一日,你休想再回到沈家!”

坐在邊上的楊氏抿了抿唇,站起身子威嚴道:“三弟妹,你心疼嶺兒我能理解,但五姑娘再如何說也是老爺的女兒,雖然犯了錯被放到老宅,那也沒有這輩子也不能回來的道理,你可別氣暈了頭,說些胡話。”

顧氏一哽,臉上色彩紛呈,略微有些難堪。她攥了攥團扇的柄,憤憤轉身坐回了太師椅上。

老夫人撚了撚手裏的佛珠,目光隱晦的打量著跪在下首的沈令儀,思忖了片刻,老夫人正了正身子,說道:“三丫頭,當年你所作所為,的確是罪不可恕,不但是傷了你三嬸的心肝兒,更是傷了你爹,按理說,老身不該留你。”

她頓了頓,話鋒一轉:“但老身仔細想想,你走了這些日子,恐怕也得到了教訓,且你姨娘剛剛亡故,繼續放你在老宅,顯得我沈家不近人情,日後你便留在府上,日日跪在佛前,替你姨娘守孝念經三年,消你過錯,你以為如何?”

沈令儀還未開口,顧氏便先炸了毛:“老夫人!沈令儀犯此大錯,焉能再留她!若是她日後再犯!”

“三嬸先消消火。”坐在一邊的沈若華淡笑著抬起頭,看了眼氣的滿臉通紅的顧氏,扭頭對老夫人到:“祖母也瞧見了,令儀犯的錯惹惱了三嬸,叫三嬸無法釋懷。既然祖母要留令儀在府上,也要顧及三嬸的意見,否則豈不是家宅不寧。”

沈老夫人看向沈若華,問:“你有什麼法子?”

沈若華:“若是令儀誠心和三嬸認錯,不如從彭氏下葬後,住到三嬸的院子去,誠心伺候三嬸,伺候弟弟,以平息三嬸心中的怨氣。若真如妹妹所言,弟弟不是你所害,你在三嬸身邊思過時,也好把握機會,和三嬸澄清啊。”

顧氏眼睛微微一亮,沈令儀卻攥緊了拳,心中被羞辱後的憤怒漸漸染紅了臉。

說得好聽,是去顧氏身邊思過,實則不就是去顧氏身邊伏低做小,給她做丫鬟嗎!

顧氏狠狠舒了一口氣,臉上帶了三分笑容說道:“老夫人,妾身以為大小姐的主意極好,若是五小姐真的誠心和妾身認錯,應當不會拒絕才是。老夫人也別擔心,妾身雖然不忿,但也不是狠心之人,斷不會借此羞辱五小姐。”

沈老夫人覺得可行,詢問沈令儀道:“三丫頭意下如何?”

沈令儀俯身叩頭,咽下到了嗓子眼的這口惡氣,“孫女願意!”

楊氏順著陳嬤嬤的攙扶坐回椅子上,道了聲好:“能留下便好,若你誠心思過,你三嬸不會刁難你的。”

“對了。”楊氏指尖點了點扶手,開口說道:“老夫人,這彭氏的棺槨還擺在靈堂裏,到底要何時下葬呢?現在天氣越來越熱,為避免屍身腐敗,還是要早早再挑一個日子才是啊。”

提及那擺放在靈堂裏的棺槨,老夫人不悅的擰起雙眉,緊了緊身上的衣裳:“說的是,這棺材擺在家裏,過了頭七還不下葬實在忒不吉利。大媳婦,這事你不必問我了,擇個宜辦喪的好日子,快些埋了吧!”

“說起來,五妹昨日匆匆回府,還未去給彭姨娘守過孝吧。”沈若華不冷不熱的開口,目光淡淡的看向沈令儀:“五妹是為了姨娘過世才違反家規回府,如今留在了府上,怎能不去給彭氏守一守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