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失親孩童(2 / 2)

臨下山前,圓慧和尚送給寧渝一句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偈曰,“正說知見時,知見俱是心。當心即知見,知見即於今”。

寧渝記著這句佛偈,捧著厚厚一摞身契,帶著管家周福和兩名護衛下了山,隻是這心事卻有些難以掩飾,便尋了管家周福,將山上孩童的緣由如實講述了一遍,隻是省去了與圓慧和尚的交談。

周福原先以為是什麼要緊事,臉色有些緊張,如今一聽卻是渾然沒放在心裏,笑嗬嗬道:“公子此一節卻是不用擔心,寧家這些錢財倒也不算什麼。若說這由頭,那更是簡單了,如今公子馬上要拜書院大儒崔萬采先生為師,養些名望也十分尋常,這旁人也不敢說三道四。”

寧渝此時便放下心來,對於他來說,無論是任何好事壞事,不是不能做,而是要考慮對自身的影響,如今無事倒也罷不過,書院大儒崔萬采,這個人在寧渝的腦海中,卻是毫無印記。

按下此事不表,寧渝又道:“等我回去將此事稟告祖母,你就去山上把那些孩童接了下來,祖母菩薩心腸,想必也不會反對,不過這人接下來可不能放置不管,卻得想個歸置法子。”

周福微微躬身,道:“小公子卻是不用擔心,寧家產業頗多,這商鋪在全漢陽府有數十家,各類礦產也有七八處,這尋常二百餘孩童雖然年幼,可在旁縫縫補補,討份生計倒也不難。再等大一些,卻是都能做工了。”

寧渝微微點頭,隻是心中一動,卻想到了另一處關節,道:“府中可還有閑置的莊子?”

周福有些納悶,道:“府中倒有幾處莊子,可是都偏遠的緊,最近的一處在雲夢,離這裏怕是有五十餘裏地的距離。若是步行過去,隻怕得一日功夫。騎著馬兒,怕也得半日左右。”

寧渝道:“若是五六十裏地倒也無妨,你回去後先安排人把那莊子收拾一番,然後找個對那邊情況熟悉的家仆,隨時聽我安排。”

周福在寧家是做久了的,早也有一片自己的人脈關係網,雖然這份權力在做主子的看來十分不起眼,可是用來做事卻在方便不過。

原本路程就不久,眾人很快便進了城,回到了寧府。

寧渝在婢女的侍候下沐浴更衣,這般年紀的他原本是對女色最為上心的,可是穿越前的寧渝原本也不缺女人,對這方麵早已過了衝動的年紀,因此倒也沒做什麼事情。

隨侍的兩名婢女都是府中家生子,一個叫春竹,一個叫春綠,原本這兩個名字都頗具詩情畫意,隻是寧渝讀起來卻感覺怪怪的,仿佛在罵人一般,不過這兩名婢女已經聽習慣了,倒也沒覺得不妥。

寧渝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春竹在後麵梳理著他的頭發,要將那一小撮頭發編成辮子。春綠站在一旁,手中托盤裏放著毛巾等物,還有一杯上好的綠茶。

這茶可不是用來喝的,而是用來漱口的,這也是滿洲親貴傳下來的規矩,喚作“衝龍溝”,用的茶葉也都是上好的龍井。不過可千萬別以為這個時代沒牙刷,實際上很多人都是用骨質牙刷和青鹽來刷牙的,不過這“衝龍溝”相對來說更奢侈一些,因此很多豪門大族會用這個法子。

寧渝一邊享受著服侍,一邊問道:“這兩日祖母心情可還好?”

春竹一邊服侍著寧渝,一邊輕聲道:“公子,昨日三老爺上門來了,老夫人心裏頭高興,昨晚上還多吃了一碗紅棗羹,現在三老爺正陪著老夫人說話呢。”

得知三叔過來了,寧渝心中一動,卻是有了主意,便立刻去正院給老夫人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