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年八月下旬,康熙皇帝自熱河行宮啟程前往土城圍獵,隨行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皇二十子允褘、隨駕。
圍獵是自滿清入關以來的傳統活動,主要是為了提醒後世子孫,不要忘記騎射本領。因此康熙帝屢次親自下馬射獵,還帶著幾個兒子一同,就是希望能夠讓他們不要忘本。
如今的康熙皇帝已經有六十五歲了,按照這個年代來說,已經是長壽之極,皇帝這份職業也幹了五十八年了,在中國曆朝曆代也是非常罕見的。
康熙帝手中拿著一把金線纏絲弓,正專心致誌的瞄準一隻麋鹿,左手扳指微微一鬆,這箭便狠狠的紮在了麋鹿的脖子上,麋鹿倒在了地上,發出了兩聲無助的哀鳴。
身旁的侍衛們紛紛大聲叫好,康熙自己的臉上也浮現出一抹得色,畢竟如今他也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可是他仍然像一隻垂垂老矣的雄獅,想跟所有人亮出自己的爪子,以表明雄心未老。
和碩誠親王允祉親自從宮人手中接過長箭,雙手捧著單膝跪在地上,興奮道:“父皇天威,神箭無敵。”其餘的幾名皇子也都跪在地上,大聲賀喜道“父皇天威,神箭無敵。”
這麼一副父慈子孝的場景可不多見,康熙帝便想抓住這個機會來堂教育課,便微微頷首道:“朕自幼至今,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隻,熊二十隻,豹二十五隻,猞猁猻十隻,麋鹿十四隻,狼九十六隻,野豬一百三十二隻,哨獲鹿數百隻。其餘圍場內隨便射獲野獸,不可勝數。”
“朕甚至曾在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如果是常人,一輩子亦不能達此一天數目。朕所以屢次諭示爾等,是因為你們年紀還輕,應當勤學。凡事沒有學不好的。朕不過也是由學而能,哪有生而能者的人。”
允祉跪下道:“父皇射獵無雙,無敵海內,縱觀數千年也未曾有人有如此壯舉,更何況對於父皇而言,這些也不過是小道,平三藩收台灣,平葛爾丹,無一不旗開得勝。如今那策妄阿拉布坦也不過是父皇箭下的獵物,隨手射之。”
康熙帝登基五十多年,這每天的奉承話不知聽了多少,可如今這番話依然搔到了他的癢處,這一輩子要什麼有什麼,所求的不就是個聖君的身後名嘛。
望著眼前跪著的諸皇子等人,康熙皇帝繼續開始教育課。
“朕甚至曾在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隻。如果是常人,一輩子亦不能達此一天數目。朕所以屢次諭示爾等,是因為你們年紀還輕,應當勤學。凡事沒有學不好的。朕不過也是由學而能,哪有生而能者的人。”
這一番殷切有加的話,卻讓允祉等人紅了眼睛,也不知是真的想哭,還是強自擠出的淚。
就在這一片父慈子孝的場景時,卻有人不識好歹的呈上了一摞奏本。雖說這康熙皇帝外出行獵嗨皮,可是這每天的工作還是要幹的。
康熙皇帝熟練的拿起一本放在最上麵的奏本,然後便有小太監在一旁備好了朱筆,以供皇帝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