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冶(1 / 2)

武昌在後世非常有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大冶的存在。

在晚清時期,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之後,在龜山的腳下開創了漢陽鐵廠,可以是開清政府之先河,而漢陽鐵廠所用的鐵,便來自大冶。正所謂“百裏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的就是大冶,如今的大冶縣,可不僅僅隻是鐵礦多那麼簡單,連金礦也是聞名下的。

如今的大冶縣便位於武昌府的管轄之下,距離武昌其實也不遙遠,在寧家拿下武昌城以後,當初最想拿下的目標便是大冶縣,不過在滿丕和憲德等人逃出武昌城之後,對大冶倒是頗為看重,臨時調集了左近興國州的綠營兵駐防在此地。

這部分來自興國的綠營兵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因此寧家並不能在拿下武昌之後,直接占領大冶。不過武昌府所有的清軍都已經聚集在大冶了,如果打下大冶,就能將整個武昌府完整地握在手心裏。

鑒於這種情況,寧渝也一直在忍耐著,一直等到九月出頭,寧家的潛力開始得到發揮之後,兵力急速擴張到了萬人規模時,寧渝才開始打起了大冶的注意力,特別是這一次,他不僅隻是想單純的打大冶的主意,還想把黃州府一塊收入囊中。

這也是為了讓滿丕在召集重兵之前,先拔掉滿丕的一顆牙齒,打起來也更有勝算一些。隻有主動出擊,才能將整個湖北湖南的清軍的目光從武昌城上吸引過來,才能讓寧家擁有更多的準備時間。而黃州府作為頂在武昌後腰上的一把尖刀,更是不容覷,不先拿下黃州,到時候西麵德安府、安陸府以及襄陽府的清軍過來以後,兩麵夾攻之下,寧家實在是太過於危險了。

如果拿下大冶乃至於黃州,那麼短時間內,寧渝不用擔心東麵的威脅————再往東就是江西和安徽兩省,若非兵部的命令,這兩地的清軍是不能隨便動的,否則就是造反大罪。至於朝廷派大員過來協調多省聯合會剿,短時間內是不用擔心的,畢竟康熙還丟不起這樣的人。

九月上旬,寧渝帶著剛剛完成組建的複漢軍第一師出發了,一共五千人,是目前寧家兵力的三分之一,也是寧家的希望所在。這五千人雖然經曆過了短暫的訓練,可實際上仍然都是以新兵為主,這次打大冶也是以打代練,隻有戰場才能最快將部隊練出來。

新組建的複漢軍第一師師長由寧渝親自擔任,師參謀長由程家子弟程之恩擔任,此人也是知兵的,過去也是在綠營裏打磨,性子十分穩重,再加上經驗也頗為豐富,因此作為寧渝的副手再合適不過。

第一師深受寧渝看重,其下的兩個作戰團都是尖子,第一團團長是自己親手帶出來的董策,第二團團長是原來漢陽營的鄧方,都屬於有經驗有實力的軍中好苗子。

由於寧渝這一行本來就是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並沒有進行什麼戰前動員會,隻是寧忠源作為大都督,前來給自己的兒子送別,可是在寧忠源心裏,卻是真正體會到了作為父親的心酸,恨不得自己以身代替,隻是大都督應該穩坐營賬之中,這也是應有之理。

“這一次打大冶乃至於黃州府,意義十分重大,我就不跟你多了,你自己心裏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