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1 / 2)

寧渝帶著上萬人馬屯兵蒲圻,這一舉動怎麼也瞞不過湖南巡撫張昌恩,他此時得聞消息以後,心驚膽戰之下,連忙向朝廷發去了急遞,懇求速派援軍。

畢竟張昌恩可是真正跟複漢軍交過手的,自然不會認為自己帶領的這兩萬綠營,能夠抵禦住對麵一萬大軍的猛攻,當初他率領三萬人馬猛攻黃逢山時,就見識到了複漢軍的強大,不僅僅是軍備的強大,更重要的是對方的那股子精氣神,可比那些混吃等死的綠營強太多了。

當急遞到了京城後,康熙的選擇注定會讓張昌恩絕望,因為在此時康熙的心裏,是滿心希望張昌恩能帶著綠營堅守在嶽州,這樣從京師過來的五萬八旗軍力,會同兩江總督查弼納的四省綠營兵馬,以十五萬人的兵力,就可以直攻武昌,剿滅楚逆。

可是這方算盤想要打好,張昌恩的兩萬人馬也得用上,就算這兩萬綠營全部打光了,也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這番想法刺激下,康熙也很快回了旨意。

“張昌恩勤勉國事,加雙眼花翎,當下以堅守嶽州為要,切勿縱敵南下。”潛台詞自然是拿命守住嶽州,不管是誰的命,都必須守住。若是守不住,那你張大人還是以死謝罪吧。

得,這番回複卻幾乎斷絕了張昌恩的一切念頭,他哆哆嗦嗦著叩謝了恩,心裏卻是一片慘淡,在這個朝廷看來,隻要是漢人,那便是都可以去死的。

不過此時的康熙,卻從中嗅到了機會,那個無論是真是假的才少將軍,既然已經出了武昌,南下攻打嶽州,那麼對於己方而言,也是一個絕佳的信號,明楚逆的兵已經被分出了一塊!那麼當下親征武昌,也就是個好機會!

此時書房當中的氣氛隱隱有些奇怪,大臣們望著此時一臉亢奮的康熙皇帝,卻不由自主地擔心康熙,這個身子骨會不會因為這個親征而掛掉,可誰也不敢再勸上半句了。

這也是因為從一開始,康熙下旨要親征之後,反對之辭如江水一般湧來,大學士王掞帶頭反對不,還有像陶彝、任坪、範長發、鄒圖雲、陳嘉猷、王允晉、李允符、高玢、高怡、趙成簁、孫紹等朝廷禦史,也是勸阻不止,一時間整個朝廷幾乎都變了色。

可是在這件事上,康熙並沒有給這些大臣好臉色,當即便痛罵了王掞一頓,還把他的兒子詹事王奕清及陶彝等十二人貶為額外章京,發往西北軍前效力。王掞本已年邁,受此打擊也無顏在朝廷當官,直接回家閉門思過去了。

出了這麼一檔子事之後,便再也沒人敢於阻擋了,康熙皇帝雖然已經頭發花白,年邁不堪,可是心氣卻猶如少年一般,滿心念念想著再造功業,成為千古一帝,看那楚逆便再也忍耐不得,見到複漢軍已然分兵,便覺得機會已經出現,就想著直接掛帥南征了。

雖然在這件事上,絕大部分大臣都是持著反對意見,可是原先清廷那些老成持重大臣,比如李光地等人已經過世,如今像田從典、張鵬翮、陳鵬年以及張廷玉這樣的大臣,又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王掞被扇了耳光以後,一時間倒也無人敢於阻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