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1 / 2)

張廷玉跪在地上,額頭上的汗水已經分不清是熱的還是冷的,隻是心裏卻有些發慌,戰戰兢兢道:“臣以為,當下綠營所依賴者已深,若是貿然觸及,恐怕會給楚逆機會。”

康熙沉默了,他沒有再發火,隻是透著簾子注視著外麵跪伏的張廷玉,這目光仿佛是實質一般,讓張廷玉渾身有些不自在,不由得將額頭貼在地麵貼得更緊密了。

“朕知道了,繼續念吧。”康熙沒有繼續為難這個早已被放進自己夾帶的大臣,這是給大清後繼之君留的大才,在他還沒有成長起來,多少得護著點。

張廷玉這才將額頭微微抬高了幾分,用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繼續忐忑念道。

“閩浙總督滿保上奏事折,逆匪朱一貴自稱乃前明子孫,要反清複明光複故國,如今挾民三十萬眾,似乎有明鄭時遺留的一些人投奔,還發布了檄文”

康熙皇帝似乎已經收拾了心態,對這朱一貴反而沒那麼上心,隻是輕輕唔了一聲,然後道:“不妨念念,看看朕的下裏還有多少賊子!”

張廷玉手有些微微發抖,他擠出了幾滴眼淚,“臣實在不忍看這些大逆不道之文字,亦不敢有辱聖聽。”

“念!”

張廷玉無奈,隻好捧起檄文,念道:“在昔胡元猾夏,竊號神州,穢德彰聞,毒逋四海。我太祖高皇帝提劍而起,群士景從,以恢複區宇,日月重光,傳之萬夕。逆闖不道,弄兵潢池,震動京師”

“夫盛衰者時也,強弱者勢也,成敗者人也,興亡者也。古人有言,炎炎之火,可焚昆岡。是以夏後一成,能複故國,楚人三戶,足以亡秦;況以中國之大,人民之眾,忠臣義士之眷懷本而謂不足以誅建虜者乎?”

念到此時,張廷玉大哭道:“臣實在是不忍再讀臣,臣恨不能提三尺青鋒,誅討逆賊!以報君父之恩德。”

康熙終於輕輕咳嗽了一聲,歎息道:“衡臣,這下從來都不少此等野心之人,朕不怕他們,若是能再年輕三十年,朕有信心親手將他們一一剿滅!”

此話卻是透著不詳的味道,這讓張廷玉為之一頓,雖康熙如今年歲頗大,可是在下人眼裏,卻始終如同一座山一般,穩壓下社稷。可如今康熙話語中,卻自覺難以在有生之年討平諸逆,不得不讓讓人心亂如麻。

康熙自覺話語中有些不妥,便問道:“繼續吧。”

張廷玉連忙繼續念道:“台灣總兵歐陽凱被把總楊泰立背後偷襲刺殺,以致於軍心大亂,一路潰敗如今逆匪朱一貴已然攻占鳳山縣、台灣府、諸羅縣等地,守備胡忠義、千總蔣子龍等戰死”

“如今全台失陷逆匪朱一貴自稱中興王,以襲明統,且行事頗為嚴整,掠民財物者,聞輒殺之,每到一地,安民告示,嚴禁殺掠。”

康熙笑道:“此等賊人行事倒是頗為相似,不過台灣一地無法牽動全局,倒也無需多慮,讓閩浙總督滿保居中調度,提調南澳總兵藍廷珍出師討伐,還有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一同聽調,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