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年八月初五,在複漢軍有意放棄下,清軍攻克了信陽州,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清軍的仗就好打了,還需要麵臨一個十分重大的挑戰,那就是義陽三關。
在豫鄂兩省的交界處橫貫著大別山脈,地勢一直都極為險峻,而大別山脈上也有三處關鍵的隘口,分別是武勝關、九裏關、平靖關,曆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三關兩側,崇山峻嶺,透迤連綿,猶如一道千裏屏障。
正所謂“楚塞三關隘,雲峰入望重,何年戎馬地,空有昔人蹤。”,可康熙如今卻不得不麵對此三關,尤其是平靖關,讓康熙感到頗為頭疼。
可是此關卻是進軍湖廣的關鍵,若不能攻克,就隻能選擇繞遠路從新野攻打襄陽,才能實現控遏湖北的目的,然而襄陽城堅固,難以攻克,再加上這繞路所耗費時日良久,卻是不為康熙所選,因此縱然知道此關堅固,也隻能硬著頭皮打了。
然而盡管康熙頓兵十萬在關下,可曆時多日也難以攻克,除了關隘險要之外,如今守衛此關者也非同尋常,正是守備一師的師長寧祖毅和他麾下的兩個團。
複漢軍在整個湖廣的棋局上能夠布下的棋子並不多,目前守衛邊界的是擴充後的守備師,其中守備最關鍵的信陽和義陽三關的,便是守備一師。
寧祖毅作為寧家子弟,在反清之初便就加入了複漢軍當中,其本身性格十分堅毅,尤為善守,在先前的戰鬥中也屢立大功,因此在軍中的威望也非常高,堪稱寧家子弟中的頭麵人物,僅次於寧渝和寧忠義。
寧忠源對於寧祖毅也非常看重,便將關係到整個湖北戰局的信陽州和義陽三關,全部交給了寧祖毅和他的守備一師,目的就是為了借助地利來守住康熙十萬大軍的進攻,給複漢軍爭取更多的時間,從而為湖廣決戰做好準備。
當寧渝還在江西奮戰之時,寧祖毅便已經跟康熙正式進行交手,而守備一師的實力並不如主力師,無論是人員的素質也好,還是武器裝備也罷,跟清軍相較也沒有太多的優勢,特別是以八千禦十萬,在複漢軍內部也不是沒有過隱憂。
就連程家的老家主程遠芝都表示,即便不把南下的主力師調回來,也應該再派遣一個守備師,否則若是康熙率領的朝廷大軍,攻克了信陽州和義陽三關,那麼將會沿著廣水、花園一線直撲孝感縣,這其中是真正的無險可守!
孝感縣是什麼地方?輕了是寧家起家的祖宅,重了是目前複漢軍的關鍵要害。因為此時的漢陽槍炮坊還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很大一部分武器依然是從孝感縣的槍炮坊生產的,這裏如果被康熙占領,是寧忠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關鍵,如今複漢軍內部對於加強此地守備的建議,也一直都沒有停過,可寧忠源卻直接將此事交給了寧祖毅,這不僅僅是一種莫大的信任,也可以是把整個複漢軍的生死托付給了這個中年漢子。
寧祖毅自從率軍鎮守信陽州一來,便一直在思索著如何應對康熙大軍的南下,前前後後深入信陽州和義陽三關數十次,將寧渝的堡壘戰術演繹的更加靈活,他並沒有將所有的堡壘都放在信陽州前線,而是僅僅在信陽布置了三處水泥堡壘,其餘的都是在加強義陽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