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1 / 2)

康熙六十年八月底,在經過簡單的梳理後,寧渝直接率領大軍自清江而出圍攻豐城。所求者自然不是占領的豐城,而是為了給查弼納的眼睛紮一把刀。

豐城本身屬南撫建督糧道南昌府,跟南昌的距離之近,簡直就是在南昌的眼皮子底下,寧渝這一舉就是明晃晃地告訴查弼納,有本事繼續來打,我就在這裏,你敢嗎?

對於寧渝這樣蹬鼻子上臉的行為,讓查弼納憤恨不已,恨不能直接率領大軍南下豐城決戰,可是他不能,不光是因為不能,而且他自己如今的處境極為堪憂。

在清江一戰過後,查弼納所遭受的彈劾便一日猛似一日,有人他畏敵如虎,有人他不知兵事,還有人他結黨營私,排擠同僚,以致於高其位大敗。

在這樣的情況下,查弼納的日子是一比一難過,這讓他都覺得這兩江總督的椅子,還真不是一般的燙手。

作為初到不久的兩江總督,查弼納在當下的江南並沒有什麼根據,特別是在綠營當中的威望嚴重不足,因此在麵對江南提督高其位這樣的老資格時,也隻能選擇妥協,才有機會逐步收攏兵權。

當初給高其位四萬大軍,也是想著接楚逆的手來消耗高其位的實力,這樣自己才能在鐵板一塊的江南綠營當中撕一道口子,可是讓查弼納沒想到的是,這高其位也實在太不能打了,圍城戰打著打著就被徹底打潰了。

如今高其位陣亡,四萬大軍全軍覆沒,剩下的幾萬綠營就變成了一片散沙,對於複漢軍更是無比恐懼,查弼納眼見得複漢軍整軍圍攻豐城,除了將兩萬人駐守在三江口,每日裏關注著寧渝的動作,便沒有了其他的動作。

傅爾丹一行人輕車簡從,經過大半個月,從安徽直接一路繞道抵達南昌城。

隨著傅爾丹來到南昌後,第一時間便解除了查弼納的兵權,接管了四萬綠營和兩萬八旗,算是把這方麵的事情都給兼領起來了。

查弼納也算是送了一口氣,他望著風塵仆仆趕來的傅爾丹,略帶幾分憐憫道:“這西北的風大,可江南的浪也不。”

傅爾丹輕輕應了一聲,隨即就安排人將查弼納在任期間的一應文檔都給查封了,他在西北軍前打生打死了好多年,性子十分果斷堅決,對於查弼納這番拖延顢頇也是十分不滿,在他想來,若是早做打算,楚逆根本不會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在處理完查弼納遺留下來的一切之後,傅爾丹隨即就下令將三江口的兩萬清軍召集回來,準備合兵進攻九江,對於正在圍攻豐城表示視而不見。

清軍當中對於此舉也是頗為質疑,便有人奇道:“傅大人初來江西,為何眼裏隻有九江,卻不見豐城?”這話的意思就是,你傅爾丹見那豐城下的複漢軍不打,偏偏去啃九江,是不是腦子有病?

傅爾丹自然明白康熙的用意,所謂的攻擊九江其實隻是一個幌子,嚴格來還是要逼迫複漢軍展開決戰,才能完成康熙皇帝交代的任務。當這六萬大軍猛攻九江時,若是寧渝不願意就此接戰,便就此占領九江,威脅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