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1 / 1)

武昌城楚王府,茶香繚繞。

寧忠源手裏握著一張軍報,手指捏的青白,臉色陰暗不定。

崔萬采端著一杯山茶,正在細細品茗,適才他剛剛已經看過了那軍報,心裏也知曉寧忠源在擔憂著什麼。

“亭鶴,你可真坐得住,這大清的魏延已經來了,我複漢軍的諸葛可有妙計?”寧忠源臉色帶著淡淡的苦笑,隨即歎息一聲,“如今渝兒還在江西,遠水救不了近火,你看是從九江抽調軍隊回來還是從北線抽調?”

“王上,此時絕不可調動北線的軍隊,北線原本就打得十分艱苦,才抗住了康熙的猛攻,若是再行抽調,則大勢將去!至於九江,恐怕此時也在重重包圍之下!”

崔萬采放下茶杯,道:“更何況漢陽公發來的這封急報,可不隻是單純示警啊!”

“哦?可還有什麼其他法不成?”寧忠源有些疑惑。

“正是,從軍報中可以得知,漢陽公並不擔心這傅爾丹的一萬人馬就能打下我武昌,反而認為是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可以徹底解決我軍東麵的威脅。”

崔萬采神情微微有幾分動容,低聲道:“漢陽公這一舉動可謂是大手筆!”

寧忠源重新將軍報細細讀了一遍,似乎明白了一些東西,“你的意思是,渝兒打算放任傅爾丹的一萬人進來,然後他自去拿下安慶,拿下清軍的糧草轉運地,從而徹底掐斷這六萬大軍的生機!”

“不僅如此,漢陽公除了要徹底消滅這六萬清軍,還想跟康熙來一次決戰,若是此戰能勝,我複漢軍從此便龍入大海,再也不必擔心清軍的圍剿了!”

寧忠源站起身子,微微歎息道:“隻是,這一次若是放傅爾丹進來,與我楚地百姓是禍非福,我對不起他們,複漢軍也對不起他們。”

崔萬采心裏自然明白,以清軍的稟性,恐怕沿著通山到鹹寧將會化成一片血海,可是當下已經沒有了更好的辦法,也隻能去接受這樣的事實。

他雖然是讀書人,可是並不迂腐,便勸道:“王上,當下正是大爭之世,無論是我軍還是清軍,都是在一條線上兩頭角力,若是我等心慈手軟,百姓還會遭受更多的苦難!

“王上,當下應以大局為重,臣已經安排政事堂的人去鹹寧一帶疏散人口,這樣也能減少損失。”話到這裏,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仁至義盡吧。

隻是寧忠源心裏也明白,短時間內根本疏散不了多少人逃走,而傅爾丹的一萬大軍可能快出了幕阜山,到時候這裏的百姓將會直麵刀鋒。

若隻是如此,與掩耳盜鈴有何差異?想到這裏,寧忠源當下便下定了決心。

“亭鶴,頒布我的命令,集中漢陽的守軍和武昌的守軍,隨我一同出征,今夜便出發,守衛鹹寧!”

寧忠源的語氣十分平淡,可是話語中卻透著一股義不容辭的味道。

鹹寧隻是一個城池窄的縣城,而武昌卻是城高壁厚的堅城,無論讓誰來守,都不會考慮前者。

“王上,何必如此,我等隻需堅守武昌,以武昌城池之深闊,傅爾丹也無法奈我何!”

崔萬采有些傻眼,他不明白平日裏這個殺伐果斷的老軍頭,今日卻表現得如此大為迥異,可是寧忠源這種愛護百姓的姿態,卻讓崔萬采有些無地自容。

寧忠源沒有讀過聖賢書,不懂什麼是成大事者不拘節,可是心裏卻明白一點,那就是在當初寧家危亡之際,正是這楚地的父老鄉親的支持,才讓寧忠源和寧家發展到了今,才有了複漢軍,若是此刻拋棄他們,自己有何麵目去見這些父老?

更何況這並非堅守武昌就能高枕無憂,就算傅爾丹打不下武昌,還能打不下漢陽和孝感縣?那可是寧家紮根百年之地,豈能輕易言棄?

這便是寧渝和寧忠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