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天氣微微有些轉暖,康熙大軍在駐紮孔城之後,卻一直都沒有什麼動靜,除了派了兩萬綠營駐紮在魯共山,便沒有其他的動靜。這下不光是複漢軍搞不清康熙心裏在想些什麼,連同清軍內部很多人,也不懂康熙的想法。
實際上在進軍孔城之前,康熙便派了多羅平郡王訥爾蘇,率領八旗驍騎營精銳馬軍,合計一萬五千餘人,沿著陶衝驛和黃家鋪一帶隱秘前行,由於跟桐城距離四十多裏地,再加上主力大軍的遮蔽,因此瞞過了複漢軍軍情處的眼睛。
多羅平郡王訥爾蘇是正兒八經的宗室王爺,原來是禮親王代善的那一枝,在宗室裏麵也算得上是地位尊崇,再加上早年一直在西北用兵,還佐理過撫遠大將軍軍務,因此深得康熙的信任,便將目前手中最精銳的這支滿蒙禁衛驍騎營,交給了訥爾蘇。
說起來訥爾蘇也不算是光靠祖輩餘蔭的八旗子弟,畢竟禮親王代善後輩子弟眾多,光是親王就有好幾個,像什麼椿泰、崇安、巴爾圖等人都先後被封為親王,可是能夠得到康熙賞識的,卻僅僅隻有一個訥爾蘇,這其中的原因便是訥爾蘇是實實在在吃了苦頭的。
訥爾蘇今年也不過三十歲出頭,可是在西北已經吃了好多年的沙子,一個十歲就襲多羅平郡王的年輕人,平日裏的生活自然也是錦衣玉食,可是說去西北就去西北了,跟著十四阿哥在黃沙漫天的天氣裏,到處東奔西跑。
後來康熙跟策妄阿拉布坦達成協議後,訥爾蘇也被馬不停蹄地召到了湖廣前線,當然康熙給他的位子也很誘人,那就是執掌整個八旗驍騎營,可謂是精銳中的精銳。
目前的清廷軍隊,主要便分為八旗和綠營,可是在八旗當中也分為前鋒營、護軍營、火器營和驍騎營,這其中自然有高下之分,其中驍騎營可謂是最為精銳的軍隊,它原本就是由馬甲組成,從滿、蒙旗中每佐領中選拔二十人,漢旗中每佐領中選拔四十二人,滿、蒙、漢馬甲合計約二萬八千多人。
當然這兩萬八千多人並不是全部都在一塊,而是由滿、蒙、漢八旗各自為營,由八旗都統分別統領,因此有時候能看到驍騎營漢軍正黃旗、驍騎營蒙古鑲黃旗這種說法,便是由此而來。
此外,驍騎營也並非都在京師禁衛軍旗下,而是一分為二,其中大頭部分便是在京師駐防,也是訥爾蘇目前所率領的這一萬五千馬甲,還有近萬馬甲分散在各地駐防,由滿、蒙、漢軍混合編組,八旗都統分別統領。
正因為如此,眼下訥爾蘇統帥的這一支馬軍,其實也成為了康熙心中的關鍵底牌,想要發揮好這一張牌的作用,自然不能簡簡單單打出去。因此康熙在進孔城之前,便預先讓訥爾蘇帶著這一萬五千馬軍,運動到了桐城後,再加上魯共山,已經形成了一個半包圍的局勢。
“大人,前方已經是黃家鋪了,我軍哨探放出去了十五裏,沿途所有人都已經滅口,若是有楚逆的探子來,我等也能知曉。”
一名八旗將軍身穿著黃色的棉胄,上麵鑲嵌著白銅色的甲釘,邊上還有一層紅色的鑲邊,頭上戴著一頂高聳呈寶塔狀的頂盔,還安裝著長長的盔槍,這一身的打扮一看就是鑲黃旗的,而此人正是滿洲鑲黃旗驍騎營的都統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