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下麵的民眾徹底被引爆了,他們跪在了地上,發出一陣又一陣的歡呼聲,甚至還有許多老者都在抹淚,這一幕離他們實在是太遙遠了,遙遠到幾乎如同夢境一般。
一個漢人的江山,一個不用再留著醜陋的辮子的天下,一個能夠重振漢家衣冠的時代!
盡管還有許多大儒依然忠心於滿清,可是更多的讀書士子心裏,都還偷偷藏著一個漢家天下,他們如今見到了這一幕,不由得愴然淚下,七十多年的悲愴,於今日一朝盡散。
望著天壇上的那道身影,台下的萬歲呼喊聲越來越高,不得不說寧渝在前麵的那一係列舉措,實實在在為百姓帶來了許多好處,因此使得民心盡歸。
“昔日大明太祖皇帝天命有歸,起兵伐元,終得一混天下,成為萬民之主。慨然有神州陸沉之誌,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滿清入關以來,中原仁人誌士前後慷慨赴義,方有複漢之起,續我華夏道統,不使宗族絕嗣。”
寧渝環視著眾人高聲念著,清亮的聲音在天壇上回響,隻聽得眾人亦是激動不已,一番話說得清清楚楚,我大楚承接明之大統,亦將會建立華夏道統。
“拜!”
禮官高聲呼喊,站在天壇下的禁衛們便依次高聲呼喊,一直到最外層的士兵們,官員們連同百姓們如同一道道波浪般跪了下來,三拜九叩,口中稱頌萬歲。
寧渝當下禱告了天地後,也就算是正式走完了程序,從此便成為了皇帝,而此時的寧渝,年紀不過才十九歲,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望著台下的蒼生萬民。
“天命之歸,係於萬民,而萬民之法,在於《欽定大楚憲法》!與諸君立約,與萬民立約,與天地立約!”
崔萬采、李紱、呂毅中、寧忠景、董策等人望向了寧渝,他們帶頭再一次跪在了地上,三拜九叩,身後的朝廷官員和百姓們也都紛紛跪在了地上,高呼萬歲。
基本上來說,這是他們可以行的最後一次跪禮了,因為在新的《欽定大楚憲法》當中,跪禮從此將會在日常中徹底廢黜,除了新皇登基和皇帝駕崩之外,任何人都無須再行跪禮,而寧渝如今隻是弱冠之齡,基本上是不可能走在他們的前麵,也就不會再有跪禮了。
無論是收買人心還是真心實意也好,寧渝的這一番舉動都讓人感歎不已,革故鼎新這方麵,這皇帝怕是事事都想改一改,當然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能不跪自然是最好的。
當皇帝,這登基是第一步,可是也是最簡單的一步,因為在寧渝登基之後,馬上就會麵臨一些其他新的問題,像年號還沒定下來,還有皇帝的一係列禮儀規製,然後還有內廷與外廷的架構,還有官製、品級、薪俸,還有最要緊的封賞,都是馬上需要定下來的事情。
登基大典結束後,寧渝遵循禮儀,從圜丘返回到了紫禁城奉天殿當中,算是完成了登基儀式的最後一步,而未來大楚的皇城,便是這麼一座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前明紫禁城。
說起來,現如今的北京紫禁城的規模,其實還沒有南京紫禁城大,其建築形製也與南京紫禁城一模一樣,前朝以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為核心,東有文華殿、文樓,西有武英殿、武樓;後廷以乾清宮、坤寧宮為核心,東有春和宮,西有柔儀殿、奉先殿、大善殿、九五飛龍殿、西宮,兩側為東西六宮。
特別當時建造紫禁城的時候,朱元璋特意要求一切惟求樸素,“但求安固,不事華麗,凡雕飾奇巧,一切不用,惟樸素堅壯,可傳永矣。”因此整個紫禁城都建造得十分堅固,隻是可惜的是,南京紫禁城在後來經曆了多次的磨難。
第一次自然不用說,靖難之變發生後,朱棣攻克南京,當時因為戰火的緣故,導致奉天殿在烈火中倒塌,後來雖然被重新修複了,可是後來朱棣遷都北京,便導致整個南京紫禁城陷入了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