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定了內廷與外廷的規矩後,大臣們都有些偃旗息鼓,他們悻悻地發現了一點,那就是當下這個皇帝還真是不一般,關鍵是手裏的牌也是一大把,打來打去到最後居然是大臣們吃虧了。
崔萬采臉上露出幾分苦笑,這該爭的東西還是得爭,既然這方麵吃虧了,那就在其他方麵找補回來,當下便低聲道:“皇上若是打算將內廷與外廷隔絕開來,那這內庫財權與國庫之間,該如何平衡?”
聽完崔萬采的話後,李紱臉上一愣,當下便反應過來了,這也是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你皇帝想要談這個生意,那可以啊,內庫和國庫的錢怎麼算呢?如果用了國庫的錢,那麼大臣們問問內廷的事情也不過分吧。
寧渝對崔萬才這個問題隻是嘿嘿一笑,他這一次是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自然不會擔心:“內廷與外廷徹底隔絕,這財權上自然會取一個約定的分配比值,內庫除了這個分配比值以外,分文不取,但是外廷也不得幹預內庫用度。”
大臣們聽到寧渝這番話,卻感覺到幾分詫異,這曆朝曆代的皇帝,哪個不是將整個天下都視為自家的財產,想拿就拿,想取就取,所謂約定比值不過是一句玩笑話罷了,皇帝伸手要了,大臣難不成還真敢不給?
“不知皇上以為,這約定比例多少比較好?”
崔萬采還是頗為了解寧渝的,當下也不顧其他大臣的反應,開始認認真真跟寧渝談起了比例問題,看得其他大臣目瞪口呆,這要是皇帝開口就來個五五分成呢?到時候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當然了寧渝自然不會幹這種流氓事,倒不是他不能,而是他不願意帶頭去做這樣的事情,而且這個比例其實他已經想好了。
“朕以為,國庫收入皆來自於百姓,都是民脂民膏,朕絕不可以百姓之骨髓來奢靡無度,後廷原本人就不多,朕也不欲取太多,隻要百分之一就好了。”
“百分之一?皇上,這是不是太少了?”
現在反過來輪到崔萬采擔心了,他不光是群臣領袖,那也是皇帝的老丈人,聽到寧渝報出這麼個數字,幾乎有些不敢置信,真要這樣他女兒崔姒吃啥?
寧渝嘿嘿一笑,他當然心裏會有很多大的把握,要知道眼下歲入雖說沒多少,可是等到他統一了全國之後,將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製度全麵鋪開,每年的歲入在現如今的基礎上翻一番也並不算難,而清廷在之前的時候,全年歲入是三千萬兩左右,也就意味著寧渝的歲入至少能到六千萬兩。
如果再加上新改革後的商稅,寧渝有信心實現全年歲入過億兩,到那時候哪怕隻要百分之一,也是足足一百萬兩白銀,再加上寧渝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商會,每年幾百萬兩白銀的收益是完全沒問題的,隻要不過於奢靡,根本不會影響到生活。
當然了,如果像清廷這幾個皇帝一樣,動輒給自己修園子,那肯定是不夠用的,隻是對於寧渝而言,修園子並沒有多大意思,隻有開拓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
“愛卿心裏擔憂,朕也知道,可是朕以為我大楚篳路藍縷,如今方有這番局麵,隻要百姓的日子能過的好一些,前線的將士能吃飽穿暖,朕和後廷苦一苦,也不是什麼大事。”
寧渝臉上帶著幾分笑意,隨後輕聲道:“隻是朕以為,內廷也不能空守著國庫的銀子,這一百萬兩也不能坐吃山空,相關的營生也得做起來,外廷可不許幹涉,當然他們也不會有什麼皇商的名頭,想賺錢就得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好好賺。”
聽到寧渝的這一番保證後,崔萬采確實想了起來,年前的時候女兒確實從崔家調派了一批精幹子弟,想必就是去做這營生去了,當下不由得一歎,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眼見得眾人對此都沒有意見了,寧渝順著這個思路,開始繼續溝通宗室的問題,很明顯,寧家是一個還算比較大的家族,如今除了寧忠源這個太上皇以外,像其他寧忠景、寧忠義、寧忠信、寧忠海等人,也少不了一個王爵,如何針對這批王進行管理是一件比較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