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1 / 3)

自從那日二人在總督衙門一番深談後,楊名時再也沒有了心裏的壓力,痛痛快快地帶著一家老小,往京城的方向去了,他們這一路上為了防備複漢軍,還特意喬裝打扮了一番,看上去頗為普通。

至於鄂爾泰本人,則是把自己關在了書房裏,捧著楊名時的冊子足足看了好幾天,心裏也是越發地沉重起來,因為他終於發現為何楊名時遲遲沒有報上去。

實在是因為這件事太大,也太險了,少有不慎便是一場大亂!

要明白這一點,就需要明白土司製度強大的生命力和頑強的戰鬥力,這種製度也不是一蹴而成,而是擁有著超過上千年的淵源曆史。

土司製度,本身是源自於唐宋時期在鄂西等地推行和完備的羈縻政策,各地羈縻州與朝廷之前的關係並不緊密,一旦朝廷衰弱,各羈縻州便自行其事,擺脫朝廷的控製,“宋室既微,諸司擅治其土,遍設官吏,……威福自恣。”

隨著羈縻政策本身的發展,到了宋、元交替時期,各羈縻州的實力大大上升,叛服無常,因此當時的元廷為了籠絡這些地方實力豪強,開始廣設土司,以綏撫代替圍剿,該製度一直延續到了明朝,光是恩施一地就設置了三十一個土司。

土司本質上是地方豪強,在參雜了各族之後,更加顯得複雜,但是土司製度相對於過去的羈縻州又更為進步一些,因為土司製度在承襲、納貢、征調等政策方麵,都有更嚴格的控製,因此這種製度在當時其實沒有太多的問題。

然而到了如今,土司家族勢力顯得越發強大,特別是隨著複漢軍起事之後,便隱隱有了不穩的跡象,甚至對朝廷的號令都開始置若罔聞,這是楊名時及鄂爾泰等總督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改土歸流一事也就提上了案頭。

“啟稟皇上,奴才不勝惶恐,忝居滇黔二省督憲之職......土司之亂,當以用兵為前鋒治其標,以根本改製治其本,改土為流方能釜底抽薪.......奴才感恩聖德,萬望皇上龍體康健。”

鄂爾泰將自己的一番心思,盡數寫在了給雍正呈遞的第一封奏折上麵,與謝恩折一道,送去了京城。

等到侍衛帶著他的折子,一路北上之後,鄂爾泰才望著那幾本冊子,陷入了沉思。

卻不知這番做的到底是對還是錯.......

.........

在南京城百姓的眼裏,這兩年出現的新事物,比起過去一百年還要多,可是相應的城內的禁區卻也是越來越多,特別是像紫金山幾乎都成為了機密的代名詞,在那裏常年都有一個團的兵力駐防,尋常人根本就進不去。

原來的講武堂就位於南京紫金山下,如今被改組為大楚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整體規模也得到了一定的擴建,甚至不亞於旁邊的禁衛師營地。

朱毓彥穿著一身幹淨整潔的新兵軍裝,肩膀上佩戴著學兵銜,還扛著一柄長長的燧發槍,看上去顯得十分英武不凡,而跟他一般模樣的還有整整一百五十人,都是這一次新招錄的新兵一營三連學兵。

大楚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作為整個寧楚軍方的根基之地,也在各方麵享受到了優待,不僅僅其規格非常高,而且辦學一應軍費都十分充足,而且從名義上來說,軍校校長也是皇帝本人親自擔任,可謂的妥妥地天子門生。

因此當初朱毓彥報名之時,所麵臨的競爭壓力也是非常大的,根據軍校規劃,第一期入伍生大概在兩千人左右,可是各省報名者卻多達四萬餘人。

這麼多人的報名,也使得軍校的淘汰率變得極為殘酷,能夠通過重重考核的學兵,堪稱真正的精華所在。

“軍校正式開學之日在五月初五,到時候陛下會親自來軍校巡視,還有三天時間給你們做準備,我希望,你們的表現能夠說服我,說服陛下!”

一名麵色黝黑的軍官負手站在學兵們的麵前,望著在場的這些天之驕子們,並沒有半分客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軍校當中,教官就是軍校的天。

朱毓彥抿著嘴唇,一臉的堅毅之色,而他身旁的學兵們也是如此模樣,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為已經有人被教官給踢出了軍校,這可是真正的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