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寧渝否定了這一千二百萬銀元的提案,可是這件事卻也給寧渝敲響了一個警鍾,那就是資本本身可不是吃素的,在利用的同時,也得注意自己可不能被這頭怪獸給一口吞了。
經過了後世的寧渝,自然知道眼下還隻是資本的萌芽階段,他們雖然在寧渝的扶持下,已經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力量,但是這股力量還是弱小的,對於寧渝而言,僅憑一紙詔書就能將他們徹底給打壓下去,因此眼下是不會有威脅的。
但是,問題是資本不會一直這麼下去,在這一次西南之戰中,他們瞧不上貧瘠的西南三省,也擔心那裏的土司力量,也就沒有怎麼去湊這個熱鬧。
可是當寧渝一旦透出風要北伐了,他們的行動也就開始了,要知道說服南方所有商會,參與到這一千二百萬銀元的計劃裏,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背後關係到的利益來往,想想就知道會有多麼複雜。
至於將這份提案呈遞給工商部和總商會,抵達內閣首輔寧忠景的案頭,再到皇帝自己的手裏,這其中牽涉到的東西更是令人心驚,可以說換個不懂行的人,怕是在這一千二百萬銀元,也就是一千兩百萬兩銀子麵前,早就已經笑納了。
資本是能夠吃人的,他們已經選擇了這個自我成長的過程,他們也在有意識去選擇一切能吃下去的東西,去強壯自己的體魄。
寧渝暗暗歎了一口氣,資本還需要一段野蠻生長的階段,等過了那個階段之後,一些相應的措施也該出台了,還有《清流報》本身,也是一股能夠遏製商會的力量。
不得不說,寧渝選擇讓大儒們創辦《清流報》,本身也有為這一天而準備,為了避免將來報刊行業可能會被資本所侵蝕,像《清流報》等一大批報刊是歸屬於新聞出版司的,不能接受任何投資,可以始終保持自己獨立的影響力。
有了這些獨立報刊的存在,將來的資本哪怕真的成長到了肆無忌憚的時候,除了朝廷本身的控製外,它們也會在社會層麵上施加自己的影響力,利用輿論和民眾的力量,去遏製住資本肆無忌憚的吞噬欲望。
想到了這裏,寧渝當下也就不再猶豫,找來了新聞出版司司長彭啟豐,準備再加固一下這道防線,直接開門見山問道。
“彭愛卿,最近報刊業的發展如何了?”
彭啟豐雖然不知道寧渝為何詢問,當下也隻是老老實實道:“目前通過審核的報刊共有十八家,其中由朝廷掌控的報刊十五家,另外三家分別是軍方掌控的《軍報》、江南商會掌控的《江南商報》,還有士林掌控的《士林報》。”
寧渝知道《軍報》是不對外發行的,而是僅僅對軍隊內部發行,每次刊印的數量也不算多,與其說是一份報紙,不如說是對各大戰例的總結,以及相關烈士英雄的專題,本身在外界的影響力不大。
至於《士林報》,顧名思義都是一些酸秀才鼓搗出來的,出的數量更少了,因為上麵的文章也好,詩詞歌賦也罷,都窮極艱澀,不是人能看懂的,別說給人看了,就連給人擦屁股,都不好使。
反倒是江南商會掌控的《江南商報》,在江南等地的影響力倒不小,一來這份報紙本身就比較貼近大眾,上麵都是用白話文寫就的,讀起來一點也不難懂,二來上麵時不時都會發布一些招工廣告,還有一些小商機,因此對百姓的吸引力也比較大。
寧渝心裏略微有了數,便點了點頭,“彭卿,針對朝廷的十五家報刊還有軍報,更多還是把控一個大的方向就足夠了,讓他們自己好好折騰,像《清流報》這些都是如此。”
“至於《士林報》、《江南商報》還有之後成立的其他報刊,要注意他們的核心變化,絕不可出現有違朝廷宗旨的內容。”
彭啟豐一臉讚同之色,他本身就傾向於朝廷加強管束報刊,畢竟這些報刊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若是沒有朝廷的約束,誰知道他們能寫出什麼東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