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1 / 2)

江戶,天守閣。

江戶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正埋頭翻閱著一本書,封麵上用日文寫著“六諭衍義大意”這些字,看上去似乎是一本儒家典籍。

實際上,這本《六諭衍義大意》原本由清初學者範鋐所作,是一本教導民眾的書籍,後來被琉球使臣程順則刊印帶到了薩摩藩,並最終由薩摩藩藩主島津吉貴獻給了德川吉宗。

德川吉宗得到此書之後,大為讚賞,命令當時的儒學學者室鳩巢將該書翻譯成日本語,稱《六諭衍義大意》,並且作為寺子屋的教科書四處普及,而他自己閑暇之時,也會讀上一讀。

作為已經上任八年的德川將軍,德川吉宗在百姓當中的聲譽一向良好,由於進行享保改革的緣故,使得日本米價得到穩定,因此百姓又稱為“米將軍”。然而,德川吉宗能有今天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經曆了過了非常多的磨難。

德川吉宗出自禦三家中的紀伊德川家,是初代將軍德川家康第十子德川賴宣的孫子,但是德川吉宗的母親出身貧寒,因此他的地位並不高,基本上類似於私生子,不過好在德川吉宗很小就跟父親德川光貞相認,因此受到了頗為良好的教育。

早年間的德川吉宗並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新之助,後來元服之後,因為不是長子的緣故,取名為鬆平賴方。這一情況一直持續到寶永二年時,也就是康熙四十四年,年僅二十一歲的德川吉宗才就任紀伊德川家督,並改名為德川吉宗。

一直到正德六年,也就是康熙五十五年,將軍家絕嗣,德川吉宗便以賢侯身份繼任將軍職,成為了第八代將軍。

但是,交給德川吉宗的德川幕府,本身就是一個爛攤子,由於財政破產的緣故,德川吉宗帶頭過著儉樸的生活,平時不穿華服,而是隻穿普通的棉布衣服,吃飯也隻吃兩餐,以糙米和青菜為主,以此來縮減開支。

如今到了繼位的第八個年頭,德川吉宗主張推行的享保改革也有八年的時間,幕府財政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轉,可是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因此這一次他派了鬆平綱吉前往南京,就是為了尋求解決之道。

對於新生的寧楚,德川吉宗還是頗為有些期待的,從上一次鬆平綱吉傳回來的消息來看,寧楚本身對於德川幕府而言,總體還是比較支持的,當然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需要雙方多多溝通一番。

而這一次寧楚安排親王前來訪問日本,本身就帶著這種目的,因此也讓德川吉宗為之振奮,或許通過這次的出使,德川吉宗能夠為幕府尋求一條更好的解決之道。

“將軍!將軍!寧楚的使臣來了!”

就在德川吉宗沉思之際,門外卻傳來了幕府老中水野忠之的聲音,他興衝衝地走了進來,隨後在德川吉宗麵前跪坐,臉上帶著幾分欣喜之意。

“哦。來了嗎?那就趕緊帶過來吧!”

德川吉宗微微鬆了一口氣,隨後又叫住了要離去的水野忠之,輕聲道:“鬆平綱吉前番寫了信給本將軍,說薩摩藩的事情必須要得到一個解決,這件事沒有解決好,怕是天朝使臣前來也沒有談的餘地。”

一聽又是關於薩摩藩島津家的事情,水野忠之不由得眉頭微皺,歎息道:“將軍大人,這件事怕是我也不能給出一個很好的建議,不如將其他三位老中也叫過來一起商議吧。”

在幕府體係當中,輔佐將軍的最高官員職位叫做大老,主要是負責統轄幕府的所有事務,地位在老中之上,但正因為權力過大,因此隻有特殊時期才會設立一人,通常不會設立,而大老之下便是老中。

因此在大老所沒有設立的時候,老中便是幕府的最高官職,負責統領全國政務,通常會設立四到五名老中,通過采取月番製輪番管理不同事務,原則上在二萬五千石領地以上的譜代大名之中選任,堪稱將軍的心腹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