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幕藩體製當中,盡管幕府擁有絕對優勢的經濟力量優勢,可是作為體製中外樣大名們,也擁有著非常強大力量,可以說在某些時候並不亞於幕府。
外樣大名主要是指關原之戰前與德川家康同為大名的那些人,還有些戰時曾忠於豐臣秀賴,而戰後降服的大名,簡單來說即曾經都是德川家的敵人,而這些人通常擁有十分雄厚的實力,但是在幕府內沒有任何的權力,而且多處於偏遠之地。
相對於幕府所掌控的力量而言,外姓大名並不算差,像加賀藩擁有一百二十萬石領地、薩摩藩擁有七十萬石領地,而仙台藩擁有六十二萬五千石領地,而幕府目前掌控的領地也才四百五十萬石。
當然了,外樣大名之間也並不團結,而且關係也是極為錯綜複雜,像池田氏、黑田氏以及細川氏等大名,就跟德川家關係一直都還好,而關原之戰之後臣服的毛利氏、島津氏以及上杉氏等大名,自然相對要差一點。
因此,雪晴倉久給出的這個建議,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畢竟大部分外樣大名跟島津家根本不可能穿一條褲子,大夥還是比較希望能夠討好德川家的,因此不會冒著惹怒德川家的風險,去幫助薩摩藩。
盡管如此,可是島津繼豐決定依然按照雪晴倉久的建議去辦,畢竟眼下也沒有了更好的主意,而且這件事裏還有寧楚這樣的龐然大物,其他大名即便是出於唇亡齒寒之憂,應該都會幫上一幫。
隻不過就在島津繼豐四處串聯之際,寧楚的第六師卻已經在上海碼頭前準備登船,到時候將會直接出發到九州島,進攻薩摩藩,在拿下薩摩藩之後,便轉頭進攻琉球。
畢竟不光是島津繼豐心裏著急,寧楚這邊也急——打完了薩摩藩之後,怕是就要開始準備北伐了,大夥可看不上薩摩藩這點蠅頭小利,唯有北伐,才是眾人心裏真正的目標。
一隊隊的複漢軍士兵,背著長長的燧發火槍,登上了寧楚海軍準備好的船隻,大概能夠同時搭載近五千人出海,因此正是複漢軍第六師的兩個團的編製。
在眾人登船的大背景下,幾名複漢軍的將領站在了碼頭前,望著這足以令人振奮的一幕,臉上都帶著幾分驕傲之色。
“兩個團的兵力,對付一個薩摩藩,怎麼看也夠了。”
第六師師長鄧子亦語氣淡淡的,可是卻充滿了自信,在他看來以目前複漢軍的戰力,還沒有遇到過什麼像樣的對手,四千人肯定是夠了的。
而一旁的海軍提督邱澤卻多多少少有些遺憾,他望著麵前的戰船,不由得歎口氣道:“這些戰船基本都是俘獲清軍的,我們自己的沒有多少。如今在福建、上海等地的造船廠裏,倒是有一些新式三桅戰艦在造,可是真正等到服役——怕是到明年了。”
自從寧渝將水師改成了海軍之後,幾乎人人都能感受到寧渝對海軍的深重期望,專門從預算裏分出一筆錢來建設造船廠,建造新式戰艦,並開設海軍院校,這些舉措可是都需要花很多錢的,甚至都引起了陸軍的一些不滿。
因為這些撥給海軍的錢,本質上也是從他們身上扣下來的,如果沒有扣的話,陸軍今年別說再編十個師,就算再編二十個師,那也是有把握的。
“邱將軍,我曾經聽陛下說過,海軍建設與陸軍建設並不相同,陸軍一年即可成軍,十年便成精銳,可是海軍卻往往需要數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將來且還有得熬呢!”
鄧子亦嘿嘿一笑,他倒是對這裏麵的內情了解的不少。
邱澤並不以為意,冷哼道:“可是陛下也曾說過,未來的大楚,將會擁有一支無敵於世界的艦隊,才能保證大楚在全世界的利益!”
或許寧渝根本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的軍隊裏,已經隱隱出現了海陸之爭的苗頭,盡管還隻是處於萌芽的狀態,可是隨著陸海軍的同步發展,未來的分歧或許也將會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