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1 / 3)

革新三年七月初,南北雙方之間的氣氛變得驟然緊張,似乎一場無形的對決已經展開,隻是雙方比的不是真刀實槍的拚殺,而是比得雙方的大勢。

毫無疑問,目前的大勢在寧楚這邊,隻是這終究是在曆史的分叉路上大大往前邁了一步,寧渝在信心十足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前方的未知性。

三大集團軍已經集結得差不多了,各師師長也都回到了自己的部隊中,他們盡力去壓製著目前軍中的戰心,耐性地望著南京的方向,等待著來自這邊的信號。

而清軍方向也出現了異動,清廷委任新任山東總督李衛緊急奔赴濟南,與此同時山東十萬綠營兵也開始了彙聚,他們沿著黃河一線展開了布防,隻不過相對黃河對岸的複漢軍士兵,他們的士氣顯得更為低落。

另一方麵,河南總督田文鏡也在動員自己手裏為數不多的綠營兵,再加上一些士紳團練,縮在了衛輝府,十分警惕地望著開封方向的複漢軍,他們並沒有抵擋對方的實力和勇氣,但是他們的存在,能夠給直隸山東山西的清軍提個醒。

張廷玉之所以不建議駐守黃河,也有這個原因存在,因為相對於漫長的黃河,目前的清軍並沒有太過於雄厚的兵力進行處處防守,而隻要一點突破,則整條防線也都會陷入到崩潰之中。

與此同時,受到南北局勢的影響,駐守在陝西的大義軍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陳道顯出動兵力接連攻占了鳳翔與隴州,也算是在對年羹堯方向的清軍進行試探。

至於駐守在甘肅的年羹堯還有遠竄到青藏的嶽鍾琪,都帶著十分警惕的態度觀望著中原發生的大戰,他們如今並沒有參與到牌桌上的實力,一切都隻能等待著中原大戰的結束。

其中年羹堯與嶽鍾琪二人都經過了慘敗,因此手中的兵力並不算多,特別是嶽鍾琪在經過了川省大敗之後,他目前手底下隻有數千人,勉強在青藏角落一地苟延殘喘,而年羹堯雖然還有五萬人,可是這五萬人根本無法同戰前相比,因此勢力也十分有限。

總而言之,當南北大戰爆發的時候,所有的其餘勢力都沒有任何手段能夠參與進去,他們隻能靜靜地等待著戰事的結束,而真正能夠決定天下大勢的,依然隻有南方的革新皇帝,與北方的雍正皇帝。

革新三年七月初十,複漢軍禁衛師正式開拔,四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以及五個騎兵團,再加上師直屬部隊,一共兩萬三千人的龐大軍隊正列好了整齊的隊伍,朝著城外出發。

城內外的百姓們擁擠在了道旁,多達十餘萬人將長長的朱雀大道擠得滿滿當當,而人人都望著身著整齊軍裝的複漢軍士兵們,踏著步子向前開進,他們的眼神中透著堅毅的目光,肩上火槍上的刺刀閃爍著寒芒。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一旁的軍樂團也奏響了軍樂,數百名童子高聲歌唱複漢軍軍歌,他們清脆的聲音在朱雀大道前盤旋,帶動著更多的人加入了歌唱之中,或許百姓當中絕大部分人都不太懂這首歌的名字,可是人人都知道,當這首歌響起的時候,則代表著複漢軍士兵們將會踏上一場征途。

在如今的大楚,軍人並不再像明清時期的地位那般低下,在寧楚的引導下,一出出通俗易懂的舞台劇在各地循環上演,也使得人人都知道,士兵們打仗並不是為了錢財,而是為了能夠重新使得南北一統,能夠讓華夏的兒女重新站在一起,再也不用受到任何的委屈,他們是在進行一場偉大的戰爭!

百姓們為複漢軍歡呼,甚至還有許多人自發地湧上來,他們手裏拎著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雞鴨魚肉,提著瓜果蔬菜,就希望能夠奉獻一些自己的心意。

當然,寧楚軍紀十分嚴格,士兵們自然不敢去伸手接過,他們隻能目不斜視地望著前方,將胸膛高高挺起,臉上則是一副凝重而嚴肅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