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康熙是個非常好麵子的皇帝,他為了當聖君,不惜放縱朝廷內部的貪腐行為,為了當聖君,不惜跟複漢軍議和,就為了麵上的這層金光,不會被戳穿。
而雍正表麵上看是個務實的皇帝,可是他也有自己好麵子的一點,特別是在對於親征這件事上,雍正一直都希望能夠擺脫康熙的影子,至少要告訴所有人,他打起仗來並不差。
因此,在撤軍回京師和直接走天津這兩條路線上,就體現了雍正的這些考量。
徐元夢當然明白雍正內心的想法,他可沒有張廷玉那般的勇氣,當下回頭望了一眼莊親王允祿,見對方也沒有開口的意思,隻得委婉道:“皇上若是要走天津,隻怕要提防河間府方向的複漢軍,且望都和定州的複漢軍也會追上來......”
雍正聽到這裏有些悻悻,隻得咂摸了下嘴唇,低聲道:“隻是先回京師,還得再走天津這條路,隻怕時間上來不及.......”
這個理由倒也還算說得過去,可是徐元夢聽在心裏卻怎麼也感覺不是味道,倘若守在天津的是八旗的心腹也就罷了,可是眼下隻是宋可進這些綠營,原本就是炮灰一般的人物,母將來也不會帶到關外去,管他們死活作甚?
莊親王允祿終於站出來了,不過他不是勸阻雍正,而是選擇了支持雍正的想法,高聲道:“皇上所言極是,倘若眼下隻會回京師,隻怕天津徹底不保,屆時楚逆分保定和天津二路出兵,我軍勢必難擋。”
雍正立刻點了點頭,又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輕聲道:“我大軍雖然十五萬人,可是保定亦不能不守,納爾蘇可率領一萬人,連同李維鈞守住保定,朕親率五萬滿蒙騎兵並五萬新軍,一路趕赴天津,至於剩餘的四萬新軍,則由莊親王率領趕回京師。”
眾人一聽雍正如此安排頓時一愣,讓納爾蘇率領一萬新軍,加上李維鈞手底下的數千綠營,想要守住保定很明顯是不可能,很明顯是將其當成了棄子對待,反倒是莊親王允祿率領四萬新軍回京師,倒不是什麼大事。
納爾蘇臉色一愣,心裏泛起了濃濃的苦澀,他當然明白這是因為前番火槍一事的餘波,隆科多死了還不夠,他這個新軍編練大臣也得死,隻是當下也不敢作何表情,隻得跪下地上同他人一起領旨謝恩。
“嗻,奴才定當竭力效死。”
等到安排完成後,雍正讓其他的大臣都先去做好出發準備,但是卻將順承郡王錫保和徐元夢、蔣廷錫等人留了下來,很明顯還有其他的要事要說。
徐元夢心裏隱隱約約猜到了什麼,隻是他卻不敢去揣測,隻是臉上卻蒙上了一層陰翳,再看看其他人,也大多都是這般神色。
雍正瞧了幾人一眼,隨即緩緩開口道:“當年先帝禦駕親征,未曾留下遺詔,得幸先帝無事,方才有朕繼位之事。”
眾人聽道這裏,當下便心裏一凜,嚴格來說雍正這番話對於康熙是有些不敬的,幾乎就是在說正是由於康熙沒有留下繼承大統的遺詔,才導致後續發生的一係列的風波,因此他說這番話的用意,應該就落在了將來的遺詔上。
果然,雍正並沒有去兜圈子,而是直接開門見山道:“朕曾經在正大光明殿後留下遺詔,若朕此戰不能生還,則由軍機大臣徐元夢並蔣廷錫二人主持開啟,以定江山繼統。”
蔣廷錫聽到這裏,當下明白他這個角色原本是由張廷玉來承擔,如今卻換成了自己,當下也不敢反駁,隻得同徐元夢一同跪下謝旨。
雍正又輕聲道:“此戰乃我大清存亡之戰,朕絕不願束手就擒,即便是戰死沙場,亦好過將來被擒至寧渝小兒麵前遭受恥辱.....隻是大清不能亡在朕的手裏,若是此戰失利,諸位臣工隨同莊親王允祿等,帶著剩餘的四萬新軍前往盛京,輔佐新軍繼承大統。”
莊親王允祿心裏一凜,當下便明白自己身上肩負的重擔,他老老實實跪在地上磕了個頭,“啟稟皇上,奴才縱使是粉身碎骨,亦當保全我大清承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