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1 / 2)

革新三年臘月二十九,正值過年之前,複漢軍在經過了風卷殘雲一般的大戰後,成功占領了京城,為此戰畫上了一個句號。

實際上,自從八裏橋一戰後,清軍主力便徹底煙消雲散,之前的十餘萬大軍,被複漢軍斬殺整整五萬餘人,俘虜三萬多人,剩餘的人幾乎都潰散而逃,而複漢軍在這一戰當中,也付出了一萬餘人的傷亡。

嚴格來說,清軍打得不算差了,特別是彙聚此戰的幾乎都是八旗的骨血,因此人人敢於搏命,人人皆不畏死,以致於才付出了這麼慘重的傷亡。

等到複漢軍收攏兵力之後,攻克京師已經是易如反掌,畢竟清軍留在京師的軍隊隻剩下不到萬人,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之輩,複漢軍僅僅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徹底攻占了京師,並且控製了諸多要地。

寧楚君臣並沒有第一時間進入京師,畢竟裏麵還藏著不少八旗的頑固分子,他們在正麵戰場上打不贏,很可能會想著刺殺一途,因此在經過複漢軍徹底的清洗之前,他們都不會直接進入京師。

當然,進入京城也不會是所有的軍隊,寧渝直接安排了第一師和第二師,攜手會同進入京師駐防,當然也對其三令五申,決不允許任何複漢軍士兵做破壞軍紀之事,若有人敢於渾水摸魚,則立斬無赦。

實際上,在複漢軍進城之前,進城內還殘留了許多旗人,其中一部分是滿洲八旗,一小部分是蒙古八旗,而絕大部分都是漢軍旗人。

原因也很簡單,當初八旗在撤離京師的時候,時間上太過於緊張,以致於大量的旗人還有相應的財物,都滯留在了京師內。不過這是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滯留的原因,漢軍旗人則不同,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往關外撤離的選擇,因此除了一小部分人,其餘的幾乎全都留在了京師。

因此,在城破之時,這些八旗才是最為恐懼的,他們擔心寧楚會重新上演當年八旗南下的那一幕,甚至有不少八旗女子直接選擇自殺......

就在京城內一片亂糟糟的時候,複漢軍其餘各師則暫時駐紮在了通州,原本的通州清軍大營,已然成為了複漢軍駐紮軍營,而原來的通州府衙,則成為了寧楚君臣的臨時辦公之地,他們將會一直在此地臨政——直到京師徹底安全下來。

“啟稟陛下,臣等通過雍正近侍等人的口供,已經得出了初步的結果,當日雍正並非被我軍斬殺,而是服用了大量的丹藥,他在射完那一箭之後,情緒徹底失控,以致於藥力爆發......當場暴卒而亡。”

崔萬采將原封報告直接呈遞了上來,臨了感歎道:“當日的雍正,隻怕是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了。”

寧渝此時正圍著火爐烤火,他實在有些畏懼北方的寒冷,在聽到崔萬采這番話之後,隨即接過了報告,簡單的看了一遍,終於能夠確定,雍正皇帝的死跟服用丹藥的關係很大,特別是在攻下京師之後,騙子賈士芳雖然死了,可是根據其他人的口供,也能得出這一點的聯係。

雍正皇帝一心想死在戰場上,可是世事弄人,他到頭來還是死在了丹藥之下,卻是讓人不免有些感慨莫名。

“雍正雖然不是為我軍所斬,可是一應獎賞還是發下去吧。”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輕聲道:“還有,雍正此人終究算是一條漢子,好生葬了吧。至於偽清前番諸帝的陵寢,一應保留下來,將來和大明皇帝的陵寢劃歸一處管理,亦可作為曆史教育基地,以史為鑒。”

“是,陛下。”

崔萬采明白皇帝這麼說的用意,其實還是因為朝廷內外都有人聲稱要毀掉清陵,以圖正本清源之用意,也是體現大楚承繼明統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