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楚君臣在煤山上祭祀崇禎皇帝的行為,在京城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因為這件事本質上透露出一點,那就是寧楚在對待清廷的問題上,不存在任何的緩和餘地。
同時,這也意味著對漢奸和旗人的清算並沒有真正結束,而京師百姓或多或少都跟八旗沾點關係,特別是很多人跟漢軍旗之間本身就是不清不楚。
畢竟‘我大清’的奴才還是挺多的,他們在京師的影響力也相當大,雖然沒有辦法在明麵上反抗寧楚,可是背後私底下的小動作不斷,所謂身在大楚心在大清,他們還是能夠盼望有一天,重新做回大清的奴才。
當大清的奴才好啊!平日裏隻要討好了主子,自己也就變成了其他漢人的主子,特別是像內務府這種地方,更是有享不盡的好處,可是複漢軍一來,這些都一去不複返,甚至還要被拉去挖石頭。
因此,寧楚入住京師,隻是在明麵上成為了北方的主人,可是距離真正掌控直隸乃至於整個北方,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在煤山上的槍聲響起之後,這些人就真正慌了神,他們開始想著各種辦法撇清跟清廷存在的關係,像原本不想剪辮子的、還有那些用滿洲名字的,如今都已經開始戰戰兢兢割去辮子,更改自己的姓名,還興起了一股尋根風潮。
什麼叫尋根?其實就是想辦法證明自己是真正的漢人,跟北麵的韃虜沒有半分錢的關係。
在京師一片亂糟糟的時候,寧渝也召開了針對關外的會議,一連串的內閣官員以及複漢軍高級軍官列席會議,他們的神情都帶著幾分興奮,很顯然這一次針對關外的軍事行動,將會徹底斷絕八旗的幻想。
樞密使寧忠義依然是照例給大家介紹了目前的現狀,他指著掛在牆上的輿圖,輕聲道:“八裏橋之戰結束後,山海關在大軍配合下也很快拿下,如今禁衛師、第十五師、第十六師、第二十三師與第二十四師已經進駐錦州,等到三月份就可以直接攻盛京。”
寧渝微微點頭,這些都是之前已經擬定的軍事計劃,實施得也非常順利,因此倒也不用特別叮囑什麼,不過相對來說,關內關外還是存在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在百姓的心裏,對於遼東的認知始終存在著偏差。
在這個時代,大部分人一想起遼東,基本上都會認為那裏是北方苦寒之地,比不得關內的沃土與宜人的氣候,因此隻有罪犯,才會往遼東方向發配,尋常的好老百姓是絕對不會去遼東那個荒涼之地。
可實際上呢?隻要對於遼東稍微有一定認知的人,都會清楚那裏是多麼一片肥沃的土地,種下什麼都能成活,而且存在大量的可開墾區域,可以說除了氣候稍微冷一點,沒有其他的任何問題。
按道理來說,對於漢人這麼擅長種地的種族,遼東之地應該早就牢牢握在手裏了,可是為什麼從戰國時期,直到大清這麼久的時間裏,都沒有牢牢控製住呢?
原因很簡單,漢人的選擇太多,相對而言,遼東其寒冷的氣候本身就限製了一些人前往遼東生存的決心,除非實在活不下去,否則是萬萬不能闖關東的。
可是如果在關外沒有充足的漢人作為基礎,那麼寧楚想要徹底掌控遼東,很顯然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或者說經略遼東,需要考驗的也不僅僅隻是軍事水平。
寧渝望著眾人輕聲道:“征遼東,絕不僅僅隻是在軍事上打敗八旗,如果不能在遼東建立成熟有效的統治,那麼即便消滅一個八旗,將來也會再出現一個八旗。因此如何控製遼東,才是重中之重。”
崔萬采微微點頭,他很快就聯想到了之前寧渝所說對遼東的移民之事,或許便是為今天的會議提前做的鋪墊,隻是一想起遼東方麵的問題,就感覺有些頭疼,上千年都沒有徹底解決的問題,如今該怎麼解決?
寧渝望著眾人迷茫的神色,當下輕聲道:“複遼之事事關重大,咱們需要從多個方麵入手,首先在軍事方麵,徹底擊敗八旗,並且占領遼東的戰略基點,這個無需多議,其次就是要徹底毀滅八旗在遼東的基層政權,並奪其子民、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