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朝鮮局勢逐漸變化之際,身在濟州島上的朝鮮大王李昀終於堅持不住,於濟州島行宮中崩逝。要知道他的身子骨原本就不好,長期臥病在床,如今經過了這麼久的折騰,因此自然是一命嗚呼了。
當李昀一死之後,濟州島的其他大臣們頓時傻了眼了,因為在他們看來,隻要李昀眼下還活著,朝鮮局勢就還有希望,可是當李昀一死,那豈不是說漢城的李昑成了名副其實的朝鮮王?
可是對於這一點,無論是領議政大臣崔奎瑞,還是少論派大臣金一鏡等人,都有些無法接受,前者講究君臣大義,心知李昑隻是個清廷的傀儡,而這一點倒還好說,可是後者卻是真正你死我活,因為眼下李昑手底下都是老論派的大臣,他們少論派就算想投降,也沒有了任何的辦法。
萬般無奈之下,崔奎瑞隻得派人將寧楚使臣趙顯泰找來,想著共同商議這件事。
當趙顯泰走進濟州島行宮的時候,看到崔奎瑞等人一臉哀色與愁容,心裏頓時有了底,估計就是朝鮮大王一瞑不視了,隻能默默低著頭,也不開口說話。
崔奎瑞見到趙顯泰來了,連忙道:“趙大人,如今天朝大軍已經征伐盛京,此乃大勝,隻可惜我朝大王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卻是過於開懷,以致於與行宮崩逝。”
聽到這裏,趙顯泰連忙站起身來,惋惜道:“大王臨喜而崩,卻是有些遺憾,本使也有些感慨不已,隻可惜大王不能見到朝鮮光複一日。”
崔奎瑞卻是繼續道:“陛下如今派使者前來濟州島,相信也是知道了李昑於漢城之變故,隻可惜朝鮮千萬黎庶,如今已經徹底淪為建奴之仆,若是陛下能夠早日發兵朝鮮驅除韃虜,朝鮮甘願內附大楚......”
趙顯泰心裏嗬嗬一笑,他自然知道朝鮮人的打算,所謂的內附說法隻不過是為了試探寧楚這邊的想法,自己心裏是肯定不願意內附的。
原因很簡單,無論怎麼樣,他們這些大臣都是職掌一國牛耳,可是一旦內附,到時候充其量也就是分成數省,有幾個三司的位置罷了,怎麼比得上如今的領議政大臣和議政大臣呢?
當然,崔奎瑞和少論派大臣此時的處境的的確確很尷尬,畢竟他們出於各種原因,沒辦法承認李昑的正統之位,可是李昀又沒有留下子嗣,再加上外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根除,因此才會通過這種說法,來試探一下寧楚君臣的想法。
一旦趙顯泰答應下來,他們肯定就會以解救子民於水火的借口,催促寧楚趕緊出兵,等到真的驅逐韃虜了,到時候崔奎瑞和少論派大臣們,自然會有一百個借口否認內附之議.......這個套路基本上就是騙冤大頭的。
因此,趙顯泰根本不搭理這茬,笑道:“內附倒是免了,畢竟我朝陛下已經囑托過本使,當竭盡全力保全朝鮮一國,若是化為大楚藩省,卻是不免以為我大楚從一開始就懷了這般心思.......崔領相的意思,本使卻是明白,不過此事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哦?敢問使者,到底是什麼辦法?”
崔奎瑞和金一鏡這些人對視了一眼,心裏微微鬆了口氣,隻要不是真的吞並朝鮮就好,至於其他的條件,能答應下來的都可以答應下來,畢竟朝鮮好歹也是一國社稷,總得多給些好處才行。
趙顯泰嗬嗬一笑,輕聲道:“內附雖不可行,但是我朝出兵耗費甚多,自然也需要一些補償,尋常金玉之寶自然不可,本使思來想去,如今既然朝鮮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做大王,不如就讓我朝陛下當朝鮮大王?”
“這........這合適嗎?”
不光是崔奎瑞傻眼了,就連其他的大臣也都傻眼了,他們望著一本正經的趙顯泰,卻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詞去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