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1 / 3)

在一片蔚藍無垠的海麵上,一艘老式英國郵輪正在緩緩前進,在強勁海風的推動下,高大的風帆顯得極為壯觀,在桅杆上懸掛的英國旗幟也隨著海風上下舞動。

這艘郵輪的名字叫夏爾號,是原來英國皇家海軍下屬的一艘戰船,後來賣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並且被改造成為了一艘郵輪。可即便如此,郵輪船舷下麵密密麻麻的炮位,依然在警告著海麵上的每一艘船隻,它並不是一隻聽任宰割的綿羊。

夏爾號並非是從英國出發,而是從法國出發,搭載著幾名神秘的客人,經過了大西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然後在巴士拉進行了短暫的停留和補充淡水後,轉向東方航行,並且在長時間的航行後,逐漸進入了馬六甲海峽。

“馬上要抵達那個神奇的帝國了”

“或許並不神奇,馬克波羅也許隻是一個高深的騙子”

“可無論如何,我們都是身懷使命,不是嗎?”

在略顯豪華的郵輪裏,三名西洋人正在休息室的壁爐前取暖,臉上大多都帶著幾分和煦的笑容,可唯獨話語中的交鋒,卻透出些許不和諧。

實際上這三個人的身份都十分不凡,其中一名滿頭白發的白人老者是英國派到寧楚的大使皮埃爾·古貝爾,而另外一名身材略顯臃腫的中年人,則是法國派到寧楚的大使阿爾弗雷·科曼,最後一名皮膚白皙的中年人,則是受到瑞典國王弗雷德裏克一世派遣的使臣埃裏克鬆伯爵。

三人之所以乘坐一艘郵輪前往東方,原因便是前番恩斯特的功勞,再加上多國駐亞洲的使臣報告,促使英國、法國以及瑞典決定遣使訪華,促使對華進行直接貿易以及達成其他多項目的,而對於這三國來,他們在訪華之旅上有著共同的利益。

起來眼下歐洲的局勢並不明朗,雖然大北方戰爭的硝煙已經逐漸散去,可是仇恨卻並沒有淡化,特別是瑞典與俄羅斯之前的局勢,卻是越發顯得緊張起來,若非剛剛繼任的瑞典國王弗雷德裏克一世努力平抑國內的矛盾,隻怕跟俄羅斯的再一次大戰就會重新打響。

對於歐洲其他各國來,他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大北方戰爭的影響。其中大不列顛以及漢諾威國王喬治一世與丹麥、挪威、勃蘭登普魯士以及最重要的主角俄羅斯,達成了一項反對瑞典的聯盟,並且成功地削弱了瑞典在歐洲的勢力。

在170年達成的《斯德哥爾摩條約》中,漢諾威-大不列顛和勃蘭登堡-普魯士與瑞典實行了單獨媾和,成功瓜分了瑞典在北德意誌的領土,而具備一定反俄傾向的法國則選擇了調停,避免瑞典在波羅的海南岸勢力的徹底崩潰,使得當時瑞典同法國的關係越發密切。

因此,當寧楚作為一個新生勢力,卻是俄人的重大戰略敵人出現後,剛剛繼任沒幾年的瑞典國王弗雷德裏克一世,頓時就忍耐不住,選擇遣使訪華,於是便正好連同英法兩國的使者一道,乘坐夏爾號前往南京。

而這一次足以震驚歐洲各國的遠航,被譽為前往遠東的‘開拓之旅’,隻是到底獲得的是友誼還是敵意,誰也不清楚。

不過在舉世矚目中,俄羅斯女皇葉卡特琳娜一世在聽了這件事後,隻是輕蔑地對著英國駐俄大使了一句話,“大不列顛無需為一個野蠻而落後的國家如此關注。”

對於寧楚的崛起,整個俄羅斯帝國都是相當惱火的,特別是當大清帝國被寧楚像掃垃圾堆一樣,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被徹底掃除地幹幹淨淨,更是使得聖彼得堡的貴人們感覺到如坐針氈,這感覺就好像原來身邊隻是一隻病土狼,可是現在卻成了一頭真正能夠吃人的活老虎。

或許是傲慢,或許是敵意,聖彼得堡並沒有想著給南京派去特使,甚至連更多的關注都沒有——眼下的他們,依然想著在瑞典方向找到更多的擴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