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格局,聽上去好像隻是一句浮誇而不具備任何現實意義的大話,可是對於在座眾人而言,他們是完全有理由相信的,因為以大楚的體量和這位皇帝至高無上的權柄,他的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皮埃爾、阿爾弗雷和埃裏克鬆認真地望著寧渝,並沒有急著開口,而是靜靜地期待著下麵的話語。
“華夏是一個擁有十分深厚曆史的古國,也擁有著自己的一套行事邏輯和規則,在對於朋友和敵人的關係處理上,往往也會變得更加尖銳而深刻。”
寧渝侃侃而談,“對於朋友,我們更希望的是合作瓜分利益,對於敵人,我們希望的是用盡一切力氣去打擊他們,將他們徹底踩在地上不得翻身。”
“那麼誰是朋友,誰又是敵人呢?”皮埃爾意味深長地說道,他一邊說著還不忘看了看另外兩人的反應。
“利益。唯獨利益之間的區分,才是朋友和敵人存在的基礎。”
寧渝深深地望著皮埃爾,“如今的大楚帝國和大不列顛就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就看貴使要不要做大楚的朋友。”
“哦?你是說荷蘭?”很顯然,英國大使皮埃爾·古貝爾對於寧楚目前的一些做法還是有所了解的,當下並沒有特別奇怪。
寧渝並沒有回應這句話,隻是微微一笑。而外交部尚書宋恩銘隨後便站起身子,道:“陛下,諸位大使,請跟我來,咱們需要一個更安靜一點的地方了。”
此時的軟翠樓中的西人們,也開始紛紛紮堆聚成一團,盡管發出的聲音並不大,可是由於人比較多的緣故,也確實不太適合繼續暢談了。
眾人在宋恩銘的引導下,乘坐馬車回到了皇城中,走進了東苑的一間大廳裏麵,隻見裏麵已經掛上了一幅巨大的寧楚地圖,隻是上麵的信息似乎並不是特別詳盡。
等到眾人落座之後,工商部尚書寧忠海走上前來,對寧渝進行行禮,隨後望向了皮埃爾等三人,道:“皮埃爾大使、阿爾弗雷大使、埃裏克鬆伯爵,眼下華夏與西方各國之間的貿易規模,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判斷,而如今存在的一些問題,你們應該都更加清楚。”
自從寧楚建國以來,開始強化工商貿易方麵的問題,其中外貿是寧渝尤為重視的一方麵,還專門安排有司從事專門的海上貿易引導,其規模也是越發壯大,到了革新四年年底的時候,寧楚與西歐各國的外貿規模已經達到了上億銀元的規模。
就好比目前中西方之間最為重要的瓷器貿易來說,就是一個天量的交易規模,牽扯進去的利益就連寧渝都無法忽視。
在整個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中,由於造船水平的提高和航海技術的發展,加上貨幣經濟和商業的擴張,歐洲各國就已經由大西洋向印度洋和太平洋擴張,其中瓷器貿易就是關鍵的一點,超過數以億計的華夏瓷器被運往西方,換回來源源不斷的白銀。
盡管華夏瓷器曆史悠久,在很早就已經被傳到了歐洲,可是當時基本上都是通過西亞和北非商人間接傳入,數量上十分稀少,往往被當成最珍貴的禮物送給國王和貴族,像尋常的百姓根本無法接觸到,因此在西方存在很大的市場需求。
在1573年6月時,兩艘西班牙的大帆船從馬尼拉港駛往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爾科,船上載著綢緞712匹、棉布11300匹和瓷器22300件,總值30萬比索,折白銀7.5噸,其利潤則高達600%,從而掀開了“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序幕。
而到了荷蘭稱雄南亞時期,瓷器貿易越發興盛,僅僅隻是17世紀上半葉,就大約有超過三百萬件中國瓷器到達歐洲,而在整個十七世紀,荷蘭販運到歐洲的華夏瓷器達二千萬件,在歐洲占據了巨量的貿易利潤,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實力也由此得到爆發性增長。
因此在荷蘭海上霸主確定的時期,華夏與歐洲的瓷器貿易主要是荷蘭人控製,哪怕是大不列顛和法蘭西這些國家,在同華夏進行貿易的時候,中間也需要經過荷蘭人的一道盤剝,因此也一直讓歐洲其他各國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