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考試項目就是針灸銅人了。這也是魏中華特別想看辛揚演示的。考官也是對這個項目的考試最為看重。
因為其它的辯證問答以及筆試這些題都有漏題的可能,甚至實操的針灸推拿手法也有可能是事先漏題而靠臨陣磨槍加緊訓練出來的。
而唯獨這針灸銅人,就算是提前知道了穴位範圍,那麼至少也要訓練二百多個穴位,才能基本囊括全部準備抽取的試題。
要知道這針灸銅人身上一共有五百多個穴位,而每道考題是二十個穴位,一共為考生準備了十五組考題。當然,每組考題中包含的穴位與其它的考題也會有一些重複的,但是總量也要二百多個穴位了。
而要在短時期內,訓練得能準確無誤地以銀針刺入這二百多個穴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若非有數年寒暑之功,單憑臨陣磨槍是不可能達到這境界的。
所以這針灸銅人是最能實際檢驗出中醫認穴水平的一項。也是最受關注的一項。是整個中醫確有專長人員考核中的重中之重。
辛揚抽出題號遞給女辦事員,女辦事員又將考號遞給主考官。考官對應考號念出了二十個穴位名稱,讓辛揚用銀針在針灸銅人上針刺。
辛揚有心一顯身手,以打擊魏中華不可一世的氣焰,殺一殺他的威風。因此在剛一進入這個針灸銅饒抽號環節時,便氣沉丹田,聚精會神,做好了透視的準備。
女辦事員遞給辛揚一從銀針。
辛揚左手接過,捏著一從銀針,右手出手快如疾風,取一根針,便刺入一根,幾乎不作絲毫停留,隨取隨刺,飛快地將考官報出的二十個穴位全部都插進了銀針。
辛揚和魏中華都是快速而精準地取穴成功。但是在場的人中,任誰都看得出,辛揚的速度還是明顯比魏中華稍勝一籌。
隻不過辛揚自己是啞子吃餛飩——心中有數。如果不是用上了透視異能的話,雖然自己也自信能把二十個穴位全部準確刺入銀針,但是速度上就一定是魏中華穩操勝券了。
其實剛才魏中華在針灸銅人上露的這一手兒十分漂亮,可以是已經讓考官們歎為觀止了。而辛揚這一出手,更是把在場的人都震住了。
“這速度也太震撼了!”幾人心中都是這麼個想法。尤其是那歲數最大的、滿頭銀發的主考官,他微微搖頭,臉上雖有嘉許之色,卻也竟然有些許神情落寞,喟歎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啊!”
看到辛揚出手如風,快似閃電的全部命中,魏中華從座椅上一下子“彈”了起來,臉上神色大變,不禁出聲道:“這……這……這……”
接連了三個“這”字,卻接不下去,“咚”的一聲響,又頹然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伸手到額頭上抹了一把汗,誇張地甩著手,似乎手上殘存著的、剛剛從額頭揩下來的汗水多到都能大把甩落一樣。
其實已是九月底,氣並不熱。魏中華剛剛筆試、口試、實操,一通下來都沒見汗,現在看了辛揚出針認穴的速度竟然一致如斯,額頭上卻不禁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來。
恰在此時,正好又有交了試卷的考生推門進來。那女辦事員迎上前去,阻攔住這人後麵的考生,隻把這一個人讓了進來。
這是一個約莫三十多歲的男人,體型壯碩,臉膛微黑。之所以把他讓進來,一是對辛揚的考試馬上就結束了;二是正好讓這個考生來協助完成辛揚的最後一個考試項目:在真人身上演示治療手法。
這最後一項在真人身上實操,曆年來除了極個別考生會選擇按摩、推拿以外,基本上大部分考生都會選擇施針。剛剛魏中華也是選擇了行針手法實操,辛揚也自然不會選個按摩什麼的手法來實操。考官先讓辛揚以提插法刺臂上的孔最穴。以觀察辛揚使用提插法施針時的手法。
孔最穴屬手太陰肺經,是手太陰之郤穴。在前臂掌麵橈側,腕橫紋上7寸。此穴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痛,肘臂痛。
辛揚將針用酒精棉球消毒後,又用酒精棉球在那個考生的孔最穴上擦拭,然後使用提插法將針刺入約半寸。
在使用這提插法時,對考生考耗要點是要看其是否指力均勻一致,幅度不宜過大,一般以3-5分為宜;頻率不宜過快,每分鍾60次左右;保持針身垂直,不改變針刺角度、方向。
考官觀察了一分多鍾後,又讓辛揚以撚轉法施針魚際穴。
魚際穴也屬手太陰肺經。位於手外側,第1掌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處。其處肌肉豐隆,形如魚腹,又當赤白肉相合之處,故謂之魚際。是主治咳嗽、咯血、咽幹、咽喉腫痛、失音、掌中熱、兒疳積等症的重要穴位。
對於辛揚的考核至此圓滿結束。辛揚也走向後排座椅去等待。
這時候考官讓辦事員把外麵等候的考生又叫進來兩個人,五位考官和女辦事員分成三組,每兩個人一組,對一個考生進行考核。一人為私,二人為公。現在考生基本上都交卷了,為了加快進程而又避免徇私,便設定為兩位考官一組最為恰當。
辛揚走到後排座椅處,魏中華已迎了上來。他老氣橫秋地一拱手,道:“佩服佩服!兄台真好手段!”
辛揚見這魏中華雖然是前倨後恭,但是仍然一派老氣橫秋的樣子,便也對魏中華多客氣了幾分,遂抱拳拱手道:“兄台過獎了,雕蟲技,何足掛齒?”
辛揚言語間也是學著魏中華的語氣,頗為老氣。沒想到這反而更引得魏中華大生惺惺相惜之感,心中將辛揚引為英雄所見略同的同道中人。
魏中華此時對辛揚青眼有加。右手臂向前直直伸出,道:“我叫魏中華……”
辛揚也忙不迭伸出右手與其相握,:“幸會幸會,兄弟辛揚……”
“原來是與稼軒公同姓。可是激濁揚清之‘揚’?”魏中華問道。
這魏中華倒也博學,南宋大詞人辛棄疾號稼軒,他便借以捧了辛揚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