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郵寄出去以後,李忠信略顯焦躁的心安靜了下來。
和平常一樣,他早睡早起,隻不過比之前多了一個項目,那就是晨練。
常言說,好身體要從娃娃抓起。
後世的李忠信身體並不太好,四十多歲的時候,身上就已經有了幾種慢性病的征兆。
重生了,他自然要注意他的身體,他覺得早期能夠進行有規劃的鍛煉,以後身體會逐漸好上很多。
人少,空氣好,正是鍛煉的好時候,鍛煉半個小時以後回到家中,太姥做的早飯基本上好了。
早餐幾乎就是把頭天晚上蒸好的兩合麵幹糧在鍋裏熱一下,一鍋玉米麵粥,外加兩樣小鹹菜,偶爾能夠在飯桌上看到鹹雞蛋。
連著幾天的時間,李忠信吃完早飯,就好像早起的鳥兒,早早地就飛到了學校。
前幾天李忠信占用下課時間,和放學以後父母沒有回家的那段時間趕出了稿子並郵寄出去了,他要在第一時間拿到回信。
李忠信是小學生,郵寄到學校的信件必須寫他母親的名字王雅清轉,他如果不每天早上提前到學校,信件被王雅清發現了,那他所費的功夫就白搭了。
原則性極強的黨員母親,她絕對不會允許李忠信在這個年紀擁有那麼大一筆錢。
足足起了四天大早,李忠信才收到《故事會》和《中國青年》編輯部分別寄過來的平信。
看過平信當中的內容和裏麵夾著的彙票,李忠信稚嫩的臉綻放成一朵小花。
午休時間一到,李忠信飯都沒有吃,連跑帶顛地衝出學校。
在煤機廠的三線站點上車,花一角錢買了一張一厘米寬,指頭長的汽車票,坐著古董般的奶白色三線公交車直接到了江城郵政局。
江城市郵電局坐落在江城市最中心的位置,對麵就是江城最為繁華的百貨大樓和第一副食品商店,哪怕是到了後世,郵局依然在江城市最繁華的地方沒有任何變動。
江城郵政局在八二年的時候被人們稱為大郵局,其他地方的則是郵政所。
大郵局可以算得上是江城當時最好的建築之一,上中下三層,外表是那種剛剛流行起來的,外牆是花崗岩貼在水泥表麵上的最新潮建築,哪怕是當時生意最火爆的一副食和百貨大樓,都沒有郵局漂亮。
江城市郵政局幾個超大的綠色字體,則是用鋼筋固定到了三層樓的上麵,讓人離遠遠的就能夠看到,也正是這樣的一個原因,江城郵政局被江城人譽為當時最牛單位之一。
大郵局最上麵一層是郵局領導以及一些科室工作人員辦公的地方,下麵兩層則是郵局的營業廳。
一樓大廳是對全江城百姓的營業的,大廳分成了好幾個部分。
其中最為忙碌的是收取信件包裹的,也是占據了郵局最大位置的幾個營業櫃台。
在八二年的時候,郵寄信件可以直接到大郵局,也可以在郵政所,甚至可以在每條路上的郵信的信筒,不過呢!去大郵局郵寄是屬於最快的一種,因為少了郵遞員送信取信的環節。
當時一般都是火車運送信件包裹,有的時候一封信在大郵局裏麵郵寄和投入郵筒裏麵能夠差出來好幾天,隻要是有時間或者是家離大郵局近的人,一般都會選擇到大郵局來辦理這些事情。
其中掛號信和普通的郵寄是分開的,有急事的人在電報裏麵說不明的,都會選擇用掛號信。
收取包裹的地方更是人滿為患,排隊都能夠排出去十幾米,這還是因為有四個櫃台專門進行收取包裹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