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領著王波和封半山進入到柳泉居時,已經算得上是過晚飯飯點了,可是,這個叫做柳泉居的飯店的生意依然火爆。
柳泉居經營的菜以中檔為主,選料廣泛,精於刀工,講究造型,烹飪手法以爆、炒、溜、燒、燜為擅長。
特色菜有荷花燕菜、雲片鮑魚、果料魚骨、金絲海蟹、火爆腰花等,尤其以拔絲菜最地道,拔絲蓮子、蘋果、鮮奶……
最為出名的則是柳泉居的豆沙包。
柳泉居的豆沙包可以說是京城頂級豆沙包,後世時候,李忠信在京城這邊,可是沒少和朋友吃柳泉居的豆沙包。
京城這邊的人有一個說法,到了臘月的時候,一定要采購柳泉居的豆沙包,算是一年有一個好彩頭。
後世李忠信到柳泉居吃飯,基本上是和京城文化界兩個寫的朋友一起去,他們對李忠信說過,在五十年代的時候,老舍、胡絜青、齊白石等文人墨客曾在柳泉居舉辦“猜名角,獎黃酒”遊戲。
可以這樣形容柳泉居,那就是文人墨客,雅俗共賞。
他們兩個人是寫的,吃飯自然要到有藝術氣息和氛圍的地方,這樣的話,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靈感。
李忠信對於他們說的並不感冒,畢竟那兩個寫的,說是什麼網絡作家,卻是連一本出名的都沒有。
李忠信看到,這個時候的柳泉居,和後世那富麗堂皇的裝修截然不同,還是小二樓的形式,麵積也不過是幾百平方米。
這個時候,柳泉居的一樓經營著大眾食品,賣一些豆沙包和一些麵點之類的東西,裏麵有十幾張的桌子,這個時間雖然沒有坐滿,但是,鬧鬧吵吵的,好像一個大菜市場一般。
李忠信一直對於美食有著很大的喜好,而且他的三舅是典型的吃貨,白天沒有遂了王波的願,晚上如果不領王波吃吃頓好吃的,那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思來想去,李忠信想到了柳泉居這個地方,到這邊來,王波和封半山兩個人喝酒,他還能夠吃一些帶回憶的吃食。
“您三位這邊請,正好有一個三人台。”穿著那種八十年代氣息十足跑堂裝扮的服務員迎著李忠信他們三個人便往裏麵讓。
前堂的服務員想要給李忠信他們三個人安排一樓靠近賣豆沙包的座位。
李忠信蹙了蹙眉頭,對王波說道:“你問問他,樓上的雅間有沒有了,我們要到樓上坐雅間。要是沒有雅間的話,我們也到二樓去坐,這邊實在是太吵了。”
李忠信沒有想到,這個時間,柳泉居的三間雅間全都已經有了客人。
無奈之下,李忠信字號和王波封半山三個人坐到了二樓不算喧鬧的大廳。
點了柳泉居的幾道特色菜,又點了柳泉居的黃酒和豆沙包,李忠信便開始上下打量起來這個和後世不同的飯店。
李忠信依稀記得他後世的朋友和他說過,這個柳泉居飯莊飲譽京城,大概是創建於明代隆慶年間的中華老字號。
早年的柳泉居是由山東人出資開辦的,店鋪前邊是三間門臉的店堂,後邊有一個寬闊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