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聽很多人說過,梵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
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思,那種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麵,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他的畫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
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
可以這樣說,梵高這位美術大師,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
這幅《向日葵》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他就好像是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
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麵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
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按照李忠信的認知,這種畫好像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或者說是被賦予了一種生命,那種強烈的激情感覺,就好像是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一般。
李忠信是搞美術出身的,很早之前,李忠信也是畫過了很多畫,但是,卻找不到那麼一種靈感,用李忠信導師的話來講,李忠信的畫沒有靈性,缺少激情,就好像是人過著平庸的生活,畫出來的東西呢!也是一樣碌碌無為。
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李忠信還是比較喜歡遊覽美術館的,裏麵的很多代表畫,李忠信都十分喜歡。
甚至李忠信有一種感覺,這次重生以後,如果今後他能夠沉下心來,成為一名不錯的大畫家也是極有可能的。
甚至李忠信在這個時候,心中都出現了一絲動搖,在他高中畢業以後,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學習美術,把美術這個事情鑽研到一種極致,有時間的時候,遊山玩水以後畫上一幅畫。
不過呢!李忠信很快就把這樣的一個念頭拋出出腦外,因為李忠信十分清楚,無論再好的話,也沒有照片照出來的效果好。
很多時候,留住一個人的形象或者是一個地方的風景,不會隻依靠畫作。
在沒有照相機,在沒有其他的設備的時候,用畫筆描繪出來畫麵,讓人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很多的東西,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再過上幾年以後,別說是什麼各種照相機了,就是手機都開始能夠進行拍照了,那種像素好到讓這個時代的人絕望。
李忠信在參觀完美術館以後,心中多出來了一點點異樣的心事,不過呢!李忠信卻沒有把這個事情當做一回事情,人生的選擇對於沒有重生之前的他來講,是相當重要的,但是,現在他重生了,已經有了偌大的產業,想做什麼事情,基本上就可以做什麼事情,上大學的時候,學習什麼事情,他真的不覺得會有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