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宏亮的鍾聲,海關大樓的身影最先引起來李忠信的關注。
通過隨行的李世鑫講解,李忠信才知道,這個是海關大樓。
滬市的海關大樓是外灘建築群的主要建築,建於1927年,由英國設計家威爾遜設計,建築外觀具有歐洲古典和近代相揉合的折衷主義風格。
大鍾仿英國倫敦國會大廈的大鍾樣式製作,在英國造好後運到上海組裝,是世界著名大鍾之一。
在李忠信的印象當中,他到滬市這邊的時候,不知道是沒有注意還是其他方麵的原因,他真就不記得有這樣的一個東西了,這個時候看到,他感覺到還是很不錯的。
李忠信和三井雅子她們遠遠地跟在王雅清和李尚勇他們身後溜達著,一會兒看看大鍾,一會看看外灘的風景,顯得很是悠閑,走了一段時間以後,李世鑫開始給李忠信他們介紹起來了身邊的建築情人牆。
“這個地方為什麼叫情人牆呢?”李忠信很是疑惑地問了起來。
李忠信看到他眼前的這個地方,就是一道水泥砌的防洪牆,他怎麼也是想不明白,咋就叫情人牆了呢!
不光是李忠信不明白這個問題,就是三井雅子她們也是不明白,明明是一道破爛的土牆,怎麼就叫做情人牆了呢!
李世鑫聽到李忠信的問話以後,他微笑著對李忠信說道:“這個地方之所以叫做情人牆,是因為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時候,青年男女們都沒有什麼地方去,每天到了晚上的時候,他們就成群結隊地到外灘這邊來談戀愛。
那個時候,經濟物資匱乏、文化娛樂設施單調、住房特別緊張,一家七、八口人擠在10幾個平方米的房子當中,基本上海都是四世同堂,戀愛中的青年男女沒有地方去互訴衷腸,卿卿我我,沒有咖啡店,晚上公園早早地關門了。
一對對熱戀中的情人沒什麼事情做,沒有地方去,就將外灘從外灘公園至金陵東路的長堤塞了個水泄不通,在這個地方談情說愛,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就被叫做情人牆了。據傳沿黃浦江西岸的外灘千米長堤,集中了一萬對上海情侶。他們優雅地倚堤耳語,一對與另一對之間,隻差一厘米距離,但決不會串調。”
李忠信聽完這個以後,他微微頷首,算是理解了李世鑫所說的這個事情。
李忠信心中還是比較清楚的,這個時候全國上下基本能夠都一樣,滬市這邊人生存空間狹小、普遍住房條件窘迫,男女青年到了談戀愛的年齡,如果到對方家裏去,在家裏麵那麼狹窄的地方無論如何也是放不開談情說愛的。
別說是一下親密的動作了,就是牽個手什麼的,估計都會被家裏麵人關注,到那樣的一個時候,就難為情了。
隻要是在家裏麵約會,那會尷尬死。
和江城那邊不同的是,滬市這邊的冬天也沒有那麼寒冷,可以到外灘這邊來。
這個時候的公園,除了盛夏,晚上一般都不開門。那時是沒有什麼咖啡館、酒吧、茶坊、舞廳可泡,故而情侶們大量涉足的活動場所隻有馬路,於是壓馬路、數電線杆子就成了談情說愛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