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數據?(1 / 2)

李忠信對於楊華在這個時候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他對於楊華的期望值很高,雖然楊華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大風大浪的洗禮,現在已經是有了獨當一麵的那種風采。

他的任務布置給了楊華,至於楊華能不能按照他的要求完成,到時候再看就可以了,楊華馬上就要從忠信公司的一個高層轉變成為了一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他真就不用再多說什麼了。

李忠信和楊華說完以後,轉頭可向了白奉義:“奉義啊!去年我們忠信公司進出口方麵的業務激增,你那邊具體的數據也是上報到了公司,我昨天剛回來,還沒有來得及看具體的,你那邊給我說一說關於我們忠信公司肉類製品進口的情況。”

李忠信對於忠信公司進出口方麵的業務之前並沒有太過關注,但是,自從他聽王波說熟食城的項目是白奉義那邊搞起來的,他自然要過可一下。

李忠信還記得,九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國名經濟增速加快,居民消費水平日益提高早已突破了吃不飽的階段

普通老百姓逐漸追求不但要吃飽,更要吃好。因為這樣的一個原因,速凍食品已經是進快速發展的階段。

一座普通中小城市五十萬人,每個人都要吃肉鮮活肉類多以小作坊形式加工售賣,無法滿足城市需求。

速凍食品和熟食以及肉類製品行業進入了最發展、最輝煌的十年,養殖基地對屠宰場供不應求、屠宰場對各地級批發市場供不應求,地級市場對終端老百姓供不應求,完完全全成為賣方市場。

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忠信公司開啟了從海外運輸肉類等冷凍食品到中國的一種模式。

因為各種動物內髒以及像雞爪類似的肉類,好多外國人都不會吃,全部當作垃圾處理或者做動物飼料。

幫助外國屠宰廠處理內髒而且還不收處理費,前期以近乎零的成本獲得這些東西,在速凍用船入關拉回國內銷售。基本上可以說是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化的利潤,形成了一種雙贏的意識形態。

“具體的肉類進口的數據,我現在手中並沒有準備,不過呢!這個事情我能夠說清楚。

我們忠信公司的貨物出口到國外的時候,從國外便直接運輸回來了速凍肉製品和一些內髒類的產品。

按照您的部署,我們在歐洲以及美洲等幾個地方做了專門儲存這些東西的冷庫,去年一到六月份,每個月運輸回國內的這類產品大概是三十萬噸,從七月份開始,每個月運輸回國內的這來產品大概增加到了四十萬噸,全年進口的關於這類的產品,大概應該是四百萬噸左右。”白奉義揉了揉腦門,慢慢地對李忠信說了起來。

每個月幾十萬噸的速凍豬肉?這尼瑪是一個什麼情況?!!!

馮小武以及董誌國他們這些一直坐在那裏聽著的人聽完白奉義的話以後,他們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