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六百六十八章中肯的分析(1 / 2)

李忠信對於東南亞那邊金融危機的走勢還是比較了解的,他心中十分清楚,現在他們這些金融炒家們應該開始不斷地回籠至今,準備在香港以及亞洲其他國家搞事情了。

以呢!在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得極為肯定。

下熙熙,皆為利來;下攘攘,皆為利往。有利益,人們才會在那邊去選擇做一些什麼事情,這個的真心不錯。

大佬對於李忠信的分析,先是有一些疑惑,不過呢!他越琢磨,卻也是這樣的一番道理。

東南亞那邊經曆了一次嚴重的金融危機,泰國、馬來西亞那邊的幾個國家經濟都遭遇到了重挫,錢已經被他們賺得差不多了,哪怕是他想再從這些個國際繼續獲得大量的利益,那也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情了。

再加上亞洲金融組織這段時間也是對於東南亞那邊給予了一定的幫助,如果他們再大力地對那邊進行瘋狂打壓,也已經是沒有太多的利潤所跟進,所以呢!大佬對於李忠信的這番話,他還是比較讚同的。

“那我現在想問問你,既然你有著如此的一種看法,那麼,為什麼他們還要在東南亞那邊發動第二次的攻擊呢?”大佬若有所思地詢問起來李忠信。

“對於那些金融炒家們為什麼要在東南亞發動第二次的金融攻擊,這個事情呢!我是這樣的看的,這是世界級金融炒家發動的一場貨幣戰爭,東南亞這邊在他們看來,也隻不過是一個起點,他們要用這樣的方法在亞洲區域搞更多更大的事情,畢竟亞洲的股市以及彙市什麼的都是從歐美那些個發達的國家傳過來的。

我給您舉一個最為簡單的例子,您應該比較了解,80年代的時候,亞洲經濟強權是日本,日本當時非常的囂張,可以這樣,日本當時在亞洲整個經濟體當中是最強大的。

日本在這個時候,不但出口汽車、家電到美國,而且還創造了大量對美國的貿易赤字。

美國的老百姓簡直氣瘋了,區區的日本這個巴掌大的島國家,能創造如此多的外彙存儲,而且給美國帶來這麼大的經濟壓力,這是很難受的。

最難受美國人難受的是,當時日本的三菱集團,竟然收購了美國的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這幾個字不是一般人可以收購的,這幾個字代表美國的精神,像麥當勞、可口可樂一樣。

日本出口達到最高潮、最旺盛的時候,突然發生了一場金融戰。這個事情呢!其實就是國際炒家與美國政府合謀來聯合攻擊日本。

當時美國政府要求和日本、英國、法國、德國聯合簽訂了一個廣場協議,按“廣場協議”的條款,協議五國將聯手實現主要貨幣對美元的有序升值,以矯正美國估值過高的局麵。

其實“廣場協議”就是要求日本貨幣升值,而日本一旦簽字確認之後,就送了一個非常清楚的信號給國際金融炒家,那就是日幣要升值了,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