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六百七十六章解釋(1 / 2)

李忠信一直都知道,在90年代初期,當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卻出現奇跡般的增長,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經濟前景一片燦爛。

東南亞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經濟危機爆發前,曾一度是各發展中國家紛紛仿效的樣板。

東南亞國家對各自的國家經濟非常樂觀,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代,紛紛放寬金融管製,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求成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

但東南亞各國在經濟繁榮的光環閃爍中卻忽視了一些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不是基於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而主要依賴於外延投入的增加。

在此基礎上放寬金融管製,無疑於沙灘上起高樓,將各自的貨幣無任何保護地暴露在國際遊資麵前,極易受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國際遊資的衝擊。

隨著美國國內經濟的複蘇,美聯儲也開始加息抑製通脹,這導致熱錢紛紛回流美國,畢竟在這個時候,世界上的通用貨幣是美元,美元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一樣能夠流通。

隻要是美元進行加息,那麼,熱錢就會往美國流,這個是一種美國收割全球的一種最為惡毒的方法。

前些年的時候,受益於熱錢流入的東南亞各國,由於實行的是和美元掛鉤的固定彙率製度,為維持固定彙率,在熱錢外逃時必須買入本幣。

外彙儲備薄弱的東南亞國家難以支撐大規模的熱錢外流,這又進一步加強了幣值貶值的預期,國際投機者們趁機大肆做空這些國家的貨幣。

東南亞那邊的金融危機完了以後就是香港,這個是那些個國際炒家的一個共識,也是背後那些個歐美發達國家達成的一個共識,他們不希望中國和中國的香港好,希望越亂越好。

什麼亞洲金融中心或者是亞洲金融最強,在他們的眼中,那都是亞洲人的吹噓,根本就不值一提。

不過呢!現在的這個時間段,大佬明顯還沒有完全相信他的香港那邊會發生重大的金融危機。

通過大佬話的那種語氣和態度,李忠信能夠感覺到大佬在香港方麵,依舊是保持著一種十分自信的心態,李忠信能夠想明白,香港背後站著的是中國這樣的一個超級大國,雖然這個時候和美國那邊比差了一些,但是,卻是沒有差太多,大佬有這樣的一種底氣是正常的。

他現在太多的東西,反倒是沒有什麼用,他總不能在這樣的一個時候就和大佬,香港那邊的股市和彙市馬上要大跌了,國際金融炒家最近一段時間就會對香港那邊展開攻勢,我這邊準備了很多的資金,咱們一起把那些個金融炒家搞死。

這些話呢!李忠信原本是有計劃的慢慢和大佬溝通著一,但是,他看大佬問他時候的那種輕描淡寫的態度,以及話當中的那種語氣,他就知道,大佬還是比較相信他所謂的那個智囊團隊,認為香港那邊不會出現什太大的問題,出現問題,他們也是能夠輕鬆解決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