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合作伊始(1 / 2)

李忠信和洪家的大兒子洪斌一拍即合,準備在江城這邊大幹一場,做連鎖的食雜買賣。

忠信公司方麵負責選址開店,負責營業執照的辦理,負責商店的裝修以及商店統一顏色式樣的貨架的製作,總之除了貨源以及人員配置管理一類的由洪斌管理之外,其他的都由忠信公司負責。

在和洪斌達成合作協議以後,洪斌通過他的關係開始招兵買馬,在兩天之後,坐著忠信公司托人給弄的火車臥鋪,直接奔赴外地商談進貨的所有事宜。

而忠信公司這邊則在江城的各個廠區周圍分批買下來了十個小門麵房。

說是門麵房,其實就是十分普通的民用住宅,隻不過這些民用的住宅都對挨著各大工廠的大門而已。

這個時期的門麵房幾乎沒有,更沒有什麼門市房值錢的概念。

整個江城就那麼幾條街,除了國營的一副食、百貨大樓、就是幾個國營的百貨商店,在八二年的這個時候,其他街區的人們根本就沒有什麼門麵房很值錢的意識。

除了買下來十個小型的門麵房之外,李忠信還在後世商業城的附近租下了一個六百平方米的一二層的樓房,作為忠信食雜連鎖的旗艦店。

李忠信的想法就是,要麼就不做,要做就要一次性做大做強,隻要把這個連鎖的食雜超市開起來,後麵絕對是財源滾滾來。

這個時候,如果不是李忠信的手中剩餘的閑錢並不是很多,而且暫時沒時間搞貸款和其他的模式籌錢,他真就想直接把這個六百多平方米的樓房買下來了。

洪斌和董國忠他們不知道,可是,李忠信卻是清楚,在九十年代的時候,這個地方就是江城最大的批發市場,房子在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就已經突破了兩千元每平方米的大關,是江城最貴的房地產之一。

八十年代的食雜超市和後世的超市的很不相同,後世的超市是貨源充足,賣的時候不太好賣。

而八十年代的食雜商店,是有貨不愁賣,隻要是你有貨物,隻要是大家能夠用得到的,相對便宜一些的物品,大家都會進行購買。

商店的地址選下來以後,便是簡單地收拾,這個時候和後世不同,就是想要裝修,也沒有人和東西來進行複雜的裝修。

說是裝修,無法就是把購買下來的門麵房打通,形成足夠大的空間,把門麵房對著外麵的牆壁砸開一部分,變成那種寬敞的大窗戶,能夠讓外麵走過路過的人看到裏麵的情形。

至於忠信食雜連鎖的貨架子,李忠信按照後世小型超市的貨架子的形狀畫出圖案,讓王波拿著圖紙到家倶一廠那邊進行製作。

忠信連鎖商店的營業執照增項,則由董國忠和梁國富兩個人去工商局那邊協商辦理。

李忠信要開忠信食品連鎖超市,貨物的需求量大增,單純的小地方或者是小的倉庫已經無法滿足忠信公司這些貨物的安置,李忠信決定,讓董國忠和梁國富牽頭,在竹板屯和福隆村交界的地方再給他批一塊地,建倉庫。

批地建倉庫的同時,李忠信開始讓王波和各個關係單位的熟人,提出來招聘一些管理倉庫和負責寫價格標簽、貼價格標簽的人。

這兩樣活都是輕鬆的活,基本上隻要是小學畢業就能夠勝任。

之所以在熟人之間提出招聘,更是因為李忠信清楚,做這種活的人必須是知根知底的人,要不然的話,出現監守自盜,或者是其他一些事情,那就會損失很大。

本著誰介紹過來誰負責的原則,出現問題的話,損失也會降到最低。

雇傭管理倉庫和貼價格標簽的這種活,是一種很不錯的活,沒有風吹日曬,每天就是在倉庫裏麵貼貼標簽,收拾收拾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