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所成立的忠信建築公司最近一段時間迎來的大發展,而黑省省會那邊,忠信食雜連鎖超市的第一個旗艦店,也即將宏張開業。
黑省省會的第一個旗艦店的規模,比江城這邊的忠信食雜連鎖超市的規模大了幾倍,已經初步具備了那種國營大商場的規模。
這個旗艦店的地點挨近南崗區的一家大型貨物公司,是一個地方駐黑省辦事處搬遷以後空下來的老舊辦公樓。
這個辦公樓一共三層樓,經過打通和裝修以後,營業麵積足有三千多平方米,儼然是江城旗艦店的幾倍。
旗艦店的麵積大,光是旗艦店的售貨工作人員,就達到了恐怖的四十多人。其中旗艦店的樓層經理,都是從江城這邊調撥過去的老員工,由他們教導其他那些新近加入忠信公司的售貨員。
如果不是李忠信一直沿襲著江城這邊售貨員隻是負責補貨,負責看管屬於自己負責的地方,需要的工作人員將會更多。
饒是這樣,也略微顯得工作人員有一些不足。不過呢!忠信食雜連鎖超市旗艦店在哈市開業的廣告,已經打到了黑省電視台,售貨員正在不停地加入。
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忠信食雜超市這種新生代的事物,被哈市人用另類的眼光來看待。
八十年代,是國營經濟的時代,如果不是國營單位,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參與到其中,特別是忠信食雜連鎖超市要求的售貨員都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子,這些女孩子,有文憑的都按照國家大學生分配,直接分配到各個廠礦,沒有文憑的,憑借這父母在工作單位,她們都會選擇接父母的班,總覺得要比在這樣一種工作不穩定的地方強很多。
這個時候不比後世,結賬的時候直接用電腦一掃描,就能夠計算出來價格,直接收費了。
不過呢!李忠信的這個食雜連鎖超市已經算得上是比較前衛的了,商品在貨架子上都有價格的標簽,人們拿起來可心的貨物以後,就可以直接到款台交錢了。
忠信食雜連鎖超市的貨物,在價格方麵具有極大的優勢,利潤率遠遠低於這個時候的國營商場。
比如說國營商場當中賣的紐扣,一顆紐扣的價格可能會賣到一毛錢或者是兩毛錢,而忠信食雜連鎖超市當中,同樣品質,同樣式樣的紐扣,最多不會超過一角錢。
再比如說床上用的枕巾和床單,國營商場當中一對好枕巾的價格大概在三元到五元錢之間,好床單的價格在七元錢到十元錢之間,而忠信食雜連鎖超市的價格,就會比這個銷售的價格低上將近一元錢。
一般情況下,忠信食雜超市的利潤率都很低,大部分都是依靠銷售量賺錢。
改革開放以後,洪斌在漢正街那邊直接就能夠拿到很多廠子的出廠價,而數量大的東西,在洪斌的軟磨硬泡下,更是出現了比出廠價還優惠一些的批發價,畢竟洪斌代表的忠信公司信譽好,而且直接現金交易。
旗艦店裝修的八九不離十,就等著開業了,輻射黑省的大型中轉倉庫也差不多要建成了。
今後洪斌從南邊發回來的貨物,已經不需要直達江城,而是直接把貨物全部發往黑省哈市這邊,從哈市這邊向全省的這些連鎖超市旗艦店進行貨物配送。
黑省省會這邊所有旗艦店貨物的標簽,統一都在這個大型的中轉倉庫當中進行貼簽,統一配送貨物。
每個旗艦店最後的結算,都是在這邊一起進行,這樣的話,無形當中節省了很多步驟,更少了一些人員和費用。
這樣一來,運輸的費用更是降低下來了一些,成本越低,忠信食雜連鎖超市售賣貨物的價格自然就會越低。
不過呢!忠信食雜連鎖超市在這個時候,還是無法全麵超過國營商場。
畢竟很多國營商場裏麵的商品都是國家供應的商品,隻在國營的大商場當中進行售賣,像忠信食雜連鎖超市這邊,想要進貨都進不來,一切都由商業係統全盤控製。
商業係統當中的人看忠信食雜超市十分不順眼,畢竟這樣的一個集體企業很不聽話,很多物品在售賣的過程當中,要比國營商場當中賣的便宜,影響了商業係統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