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樞密院體係三(2 / 2)

張軒說道:“兄長請放心,這一件事情我定然會放在心上。”

免除一切徭役,是軍製改革的前提。但是免除一切徭役的前提,是賦稅差役改革。這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大事。

不過,現在還沒有開始。

想要開始,也要等錢逆案結束之後了。

到時候江南的強力人物,全部倒台了。在行政上改革,即便是地方上有十個膽子,也不敢與朝廷對抗了。

“八年。”張軒心中暗道:“八年之後,軍製改革完成之後,就是北伐的時候了。”

大國之戰,從來不在一戰兩戰,而是戰勝於朝廷。

隻要軍製改革完成了。張軒就有源源不斷的後續兵員。而軍製改革的前提,乃是賦稅差役的改革。

說實話,賦稅差役怎麼改,張軒並不是太清楚的。

軍製改革之上,張軒能有這麼看法,是因為張軒到了明末這近十年,一直在軍中,所思所想一直與軍隊有關係,才有這麼完整的想法。

但是賦稅差役改革,張軒他老人家從來沒有交給一次稅,服過一次役。具體怎麼改,他心中沒譜,隻能多聽文官的意見。最多是以張居正一條鞭法為藍版,嚴厲清賬田畝便是了。

隻要能做好,夏軍的人力物力,決計在北京之上。

到時候不管清軍怎麼折騰。都無濟於事。即便一時打不下來,但是打十年,二十年,大不了與漢與匈奴之間,打上百年戰爭。

張軒就不信了,清軍能支撐下來。

但是張軒想要打造的體係,最少在人員這方麵是能支撐下來的。

這就是戰勝於朝廷。

大方向商量完了,張軒隨即又說其餘方麵的細節,比如軍法官的設置,比如樞密院劃分各司。甚至張軒也談到了製造局。

說起來廣東製造局也算是樞密院下轄的機構。

張軒決定在南京重建製造局,也在西京建立製造局。不說則矣,但是一細說,就讓袁時中感到腦門大。

該因一樁樁一件件的都是事,而王進才管理的樞密院,也不過大貓兩貓三兩隻,連一個架子都搭不起來。

這一切都要袁時中親自動手。

一時間袁時中覺得,比當初出兵打仗更艱難了許多。

這也罷了,最讓袁時中感到困難的,是沒有銀子。銀子這東西,說起來不重要,但老百姓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那一樣少得了銀子,衙門也是一樣。沒有銀子什麼事情都搬不了。

樞密院的衙門就設在原來的明代的五軍都督府。地方倒是夠用,但是畢竟是老宅子,總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袁時中想修葺一下都沒有銀子,還是袁時中一怒之下,從衛王府弄來幾百兩銀子,修葺了一下。

這種從家裏掏錢貼補公家的事情,以袁時中的地位,偶爾做一次兩次,也算不得什麼,但是做多了難免有壞規矩之嫌。

而戶部賬上的銀子,張質咬死了,要錢沒有要命一條,隻要錢逆案結了,賬款入庫之後,張質才會給樞密院撥銀子。

大抵也要等到過年以後,也就是昭武元年了。

沒有銀子袁時中什麼事情也做不了,一時間他甚至迫切的希望錢謙益趕緊死吧。他本來有退下來的想法,隻是聽了張軒的宏偉藍圖,一時間心中激動非常。居然閑不下來,於是乎一有工夫就去宮中,與張軒探討這一件事情的種種細節。

在與袁時中的探討之中,張軒發現了一些他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不由暗道:“我一個人想到底是思路窄了一些。”於是乎張軒也將曹宗瑜,李定國,等大將一拉進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