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當家方知柴米貴(1 / 2)

古代畫家大部分都能明白“遠大近小”這一現象,但還不能理解二維三維的關係。

三人雖然不懂幾何,但也不是傻子,趙樞簡單一說便明白了最簡單的“一點透視”。

“就好像咱們要畫條路,可以將路的兩邊從紙的左右兩邊開始畫,到中上部分彙聚到一點,這樣就可以營造一種人站在路中間的錯覺。”趙樞拿起毛筆,在紙上畫了兩條斜線,外麵草草畫上幾筆作為花草,遠處交點幾筆畫了座亭子作為演示。

“原來如此,郡王真乃神人也,竟是這麼簡單的道理,我以前怎麼就想不到呢!”蘇漢臣恍然大悟,擊節讚道。

“你是在拍馬屁還是真覺得這很了不起?”趙樞的疑問顯然不怎麼符合這個年代的交流方式。

“草民是真心敬佩,絕無虛言。”蘇漢臣被趙樞如此直白切不合禮節的詢問噎紅了臉說道。

蘇漢臣的確不是拍馬屁,這個年代沒有係統的數學知識,文藝複興時期的繪畫大師都有出色的幾何功底,達芬奇就是機械大師,米開朗琪羅也是出色的建築家。蘇漢臣他們要想掌握油畫的畫法,光知道材料是沒用的,必須接受係統的幾何學教育。

幾何教育,教育?

嗯……

趙樞心裏突然升起一個讓他無法拒絕的念頭。

當時他就想到,這個念頭不隻能改變大宋曆史,更可以改變世界進程。

“還有陰影,”下定決心後,趙樞拿過茶杯繼續講解,“拿這個杯子來看,陽光照到杯子上,杯子後麵便會有影子,我們把影子畫出來,就能讓這個杯子看起來像凸出於直麵一樣。”

趙樞又草草幾筆畫出一個杯子和影子。

“而杯子各處的亮度也不同,亮度懂嗎?就是或明或暗。我們畫出不同的亮度,就會讓杯子更有立體感,立體感懂嗎?就是更真實,區別於平麵上的感覺,也就是漢臣兄所說的’觸手可及一般’。”

三人若有所思,趙樞本來想隨便說兩句打發他們走,但講起來竟滔滔不絕忘了時間,等趙樞停下來,已經傍晚了。

“留下來吃飯?”趙樞開始送客。

“不敢不敢,今日得郡王指點所獲良多,初時郡王說一字之師,今日我等於郡王處所得,何止萬言……”馬賁又開始囉嗦。

“好了好了,三位也不必客氣,以後還有什麼問題,盡管來找我,咱們可以一起討論,我也會向三位請教,這些畫你們拿去分了吧,便作他山之石,希望能對三位有些啟發。”

三人沒想到趙樞這麼大方,把他畫的雞蛋和蔬菜全送給他們了,連連道謝告辭。

嗯……

教育……

學校?

這三人確實給了趙樞啟發,無論是以後的炮兵還是航海,或是養私軍,都不是靠文盲能勝任的,要培養專業人才,而白露找到的那些孤兒,不正是最好的人選嗎?

不太合適吧……

合適,他們最合適。

現在離靖康之變還有十年整,趙樞原本想不通下一步該做什麼,現在有了,這便是下一步的路。

趙樞拿出紙筆,開始做教學規劃。

此時白露回來了。

“郡王,外城一共找到三百多孤兒,一百一十三個女孩,剩下都是男孩。”

……趙樞以為最多一百多。

“郡王……”白露欲言又止。

“怎麼了?”

“有些小女孩被青樓撿走了,我們能不能……”白露覺得自己有些得寸進尺。

“哎……”趙樞也很頭疼

“算啦,誰讓她們命好遇見我了呢,你帶周楚去,把人都要出來。”

“郡王博施濟眾,真乃……”

“好了好了不要拍馬屁了,去做事吧,我還有東西要寫。”

晚上吃完飯,趙樞把大管家和管事叫到正房,開始算賬。

宋朝的一石米是九十七公斤,將近兩百斤米,

“一石米兩貫錢,以這些小屁孩的飯量,一石糧大概可以供一個人吃四個多月。”

趙樞在一旁背著手踱步,竹櫻在算賬,白露在一旁記錄。

“布一匹四百文,鹽一斤六十文,豬肉一斤四十文,不過有三成豬板油被咱們買走做肥皂了,所以肥肉價格高了不少。”

“多買瘦肉,肥肉沒什麼營養。”趙樞補充道。

“多買?給他們吃飽就可以了吧?”

“不隻要吃飽,還要吃的好些,每天至少一頓肉,以後不管是做工還是做些別的事情,力氣大些總沒壞處。”

“還有,每天吃三頓。”古代百姓一般每天隻有兩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