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反響熱烈】(1 / 2)

故事說起來並不複雜,但在當時的觀眾看來,還是很新鮮的。

因為當時電影的主角,基本都是光明偉岸的英雄。

如李小龍在《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電影中,飾演的都是英雄人物,勇敢無畏,行俠仗義,一身傲骨。

就連《蛇形刁手》中的簡福,也是一個心地善良,堅強勇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少年英雄。

反觀葉勁版的黃飛鴻,開頭卻類似個小流氓。

調戲婦女、打架鬥毆、離家出走、蒙吃蒙喝,簡直就是個不良少年。

但也正因此,觀眾才感覺有新鮮感。

因為偉光正的英雄人物,香江電影界實在太多了。

王挧、狄龍、薑大衞、李小龍等人塑造的基本都是這樣的形象,看得多了,難免會膩。

而葉勁版的黃飛鴻就不同。

他身上有很多缺點,比如貪玩、調皮、偷懶等等,但也因此使得他更像個活生生的人,更讓觀眾有代入感。

畢竟誰小的時候,不貪玩、不調皮、不偷懶的。

何況黃飛鴻雖然調皮搗蛋,但並沒有大錯。

調戲婦女聽起來是很壞,但其實手段沒那麼卑劣。就是男生追女生而已,耍點小手段是很正常的事情;打架也是出於路見不平,打得是一位惡霸公子;離家出走是因為父親管教太嚴;蒙吃蒙喝雖然不對,但也被人痛打一頓……

……

當然,故事並不是一味出奇就能夠成功,歸根結底還是要通俗易懂,符合觀眾的審美才可以。

很多導演一味出奇,編出的故事過於複雜,令人搔破頭都想不明白;或者劍走偏鋒,拍出不合三觀的作品,票房自然很難成功。

比如徐可早期推出的《第一類型危險》、《地獄無門》和《蝶變》,就是太過劍走偏鋒,與眾不同,結果導致三部電影票房連敗。

後來投身新藝城之後,拍了一部雅俗共賞的《鬼馬智多星》,拿下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名,才終於鹹魚翻身。不然的話,他都沒人敢請了。

而《醉拳》雖然故事題材新鮮,但通俗易懂,還是很符合民眾審美的。它講了一個很好的【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

黃飛鴻先是調皮搗蛋惹父親、師父生氣,後來痛改前非,努力練功,最終救下父親,手刃仇人,大圓滿結局,正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自然就容易成功。

……

而且,《醉拳》還借鑒了大量《蛇形刁手》的創作經驗,將它的優勢進一步發揮。

一則,在電影增加了不少笑料。

開始武館練功時,黃飛鴻跟大師兄石田的對打,就笑果十足。之後調戲表妹,酒樓蒙吃蒙喝,跟蘇花子鬥智鬥勇,打鐵頭老鼠等劇情,也是妙趣橫生。

就算是最後的決戰,他自創何仙姑,又是【美人照鏡】,又是【扭屁股】,又是【老娘坐馬桶】,每一招每一式也都是趣味十足,將功夫與喜劇完美融合,使得電影充滿娛樂性。

因此觀眾看了,自然感覺有趣,不會乏味,大呼過癮。

二則,《醉拳》還加強了修煉武功的劇情。

在拍攝《蛇形刁手》時,葉勁提議加入練功情節時,吳思源跟袁禾平還都不理解,覺得練功情節太枯燥乏味,觀眾肯定不喜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