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係列電影,在粵語片興盛的年代,曾經帶給觀眾們無數快樂。
而它也和《如來神掌》、《白骨陰陽劍》、《七劍十三俠》、《武當飛鳳》等電影一起,構成了粵語片的黃金時代。
但隨著六零年代末,觀眾對於粗製濫造的所謂【七日鮮】粵語長片日益不滿後,粵語長片逐漸失去市場,也使得《黃飛鴻》係列電影的拍攝,也陷入停滯。
在興盛時期,《黃飛鴻》係列一年最多可以拍二十五部,平均每半個月就能夠上映一部,質量可想而知。
而在粵語片衰敗之後,關德興老爺子在七零年到七四年,整整五年間,都沒有再拍攝《黃飛鴻》電影。不是他不想拍,而是電影公司根本不敢拍。
像關老爺子最後拍攝的《黃飛鴻勇破烈火陣》,上映後票房都不到五萬元,連演員的片酬都收不回來,誰還敢再請他拍戲。
不過如今,眼見《黃飛鴻》這一IP又被葉勁帶火,嘉和、蕭氏、協利等多家公司,都連忙跟風啟動了《黃飛鴻》係列電影的拍攝。
因此可以這麼說,葉勁這部《醉拳》是給了這些人飯碗。如果他們這時候還要跳腳的話,那真是不知道【良心】二字怎麼寫了。
……
看完報紙上的報道,葉勁很是開心。
有了他們的力捧,相信《醉拳》一定能夠取得好票房。
果然吃完早餐之後,葉勁就接到了吳思源的電話。
嘉和院線見《醉拳》午夜場如此受歡迎,所以決定擴大午夜場的上映規模,由之前的六家戲院擴展到十家。
這對電影來說,自然是好事一件。
電影上映的規模越大,越有可能贏得高票房。
否則,就算電影再受歡迎,場場滿座,但隻有一兩家影院上映。想要累積高票房,也要等到猴年馬月了。
……
而葉勁還收到消息,《明報周刊》想要為自己做個專訪;無線台、麗的台希望自己上節目;兩家電台也希望自己去做客。
“阿勁,你現在可是香餑餑,誰都想上來咬一口啊。”吳思源笑道。
葉勁也笑了起來。曾幾何時,他也想過自己何時能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如今總算是如願以償了。
“阿勁,你應該考慮找人打理你的演藝事務了。”吳思源又建議道,“你現在是越來越紅,找你的人會越來越多。
有想采訪你的,有想跟你合作的,有想請你去演出的,有想請你拍廣告的……這些工作你一個人處理不來的,你必須要找個人打理才行。”
葉勁聽他這麼說,也不禁點了點頭。
前世,藝人們都有經紀人,負責打理TA的演藝事務。比如聯係工作、洽談報酬、處理合約、安排行程、日常宣傳、形象維護、危機公關等等。
一個好的經紀人,能夠幫助藝人飛黃騰達,長盛不衰;而一個差的經紀人,也能夠讓藝人跌落神壇,星途盡毀。所以經紀人對藝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香江娛樂圈目前卻沒有什麼專業的經紀人。
因為蕭氏是大片場製度,公司簽下藝人,公司安排工作,公司管理一切。
公司身兼經紀人和雇主兩大職務,這種情況,對藝人來說自然不合理。
因為經紀人應該是代表藝人的利益,需要幫藝人盡量爭取權益的。但現在經紀人又同時是雇主,它自然不會再考慮藝人的得失。
所以蕭氏影業的藝人,片酬普遍都很低。即便名氣最大的狄龍、薑大衞,在蕭氏服務了六年時間,一部電影片酬也才五萬港幣。而葉勁拍完第一部《蛇形刁手》,片酬就已經升到二十萬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