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去華爾街賺老外的錢(1 / 2)

“果然名不虛傳,這收益率逆天了。”楊明感歎道。

“你聽說過我的故事?”餘強疑問的說。

“沒有,但你的臉上寫滿了故事,我看的出你的專注,打死我也想不到一個普普通通的高中畢業生可以有你這樣的技術。”

“畢業之後,我一直思考投資之道,對期貨、股市略有研究,目前隻是有點小成績。”餘強謙虛的說。

弓永傑拍了下楊明肩膀,給了他一個眼神,那意思大概就是,這小子是個撲街仔,你可別衝動給他錢。

“你對美股有研究嗎?”楊明故意問道。

“這個沒什麼研究,隻是聽說過美國華爾街的傳說,操盤手炒股非常厲害,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巴菲特。”餘強老老實實說。

“美國的紐約證劵交易所,市值30萬億美元,納斯達克交易所10萬億美元,這才是世界證劵交易的頂峰,而我們國內的滬深才多少,目前池子太小了。”楊明說。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深交所開業,當時上交所隻有8隻股票,深交所隻有5隻股票,到現在發展了9年,在國際交易所排名上幾十名開外,滬深兩市的資金規模、公司數量都差了太多,不要說和紐約證劵交易所比,目前連韓國、新加坡都追不上,你要知道到了2018年,滬市才剛剛排到第四,市值規模達到4萬億美元,在他前麵還有東京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更不要說一直站在頂端的紐約交易所了,華爾街坐擁全球最大的兩個交易所,光市商輔助上市這個項目,就可以吃的盆滿缽滿,更不要說還有數不清的私募、對衝基金,像盤旋空中的禿鷲一樣,隨時準備吃你的屍體,做空中概股都是日常操作。

“這個確實,我們才剛剛起步,沒辦法和人家比。”

“你知道滬市建立的初衷是什麼嗎?”

“公司上市啊。”

“小餘你太年輕了,上海證劵交易所的初衷是為了給國債券交易、國企融資,給困難國企提供發展壯大的資金,你也不看看這些年上市的都是什麼公司,滬市老八股你還記得是哪些不?”弓立國問道。

“申華電工、豫園旅遊、上海飛樂、真空電子、鳳凰化工、飛樂音響、愛使電子、延中實業這幾個吧。”

“對,和這些企業在股市玩技術流,我不看好,平常做生意和他們打交道都要多個心眼,生怕要不回來錢,他們壓根就沒什麼規矩,財報怎麼編的,誰不清楚,都在身邊的企業,把錢投給他們,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折進去了,還不如請你們這些年輕人吃飯了,這就是我不給你錢的原因,你這個孩子我看的出來,是個很不錯的年輕人,能吃苦,啃鑽研,以後成就不會差了。”弓立國坦誠的說。

在華國社會中,絕大部分炒股的人都是中小投資者,卻很少有富人去買股票炒股的。原因很簡單,中國股市向來有“一賺二平七虧損”的法則,如果富人都去買股票,幾年下來,肯定是財富大瘦身,也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富人了。

在華國真正有錢的大老板,都把錢投在了自己的事業中,根本不會到二級市場上炒股,弓立國就是這樣的典型,他有錢了寧可去投資新產業,也不會去做這些投資,擺在他們前麵例子太多了,今天還在一起喝茶的人,明天就看不到了。

像弓立國這個級別的富人,在自己的圈子裏有一定聲望,在關聯企業上市之前,他們可以投資做PE,一旦企業上市後,一到了解禁期就馬上在二級市場上拋售手中籌碼兌現,這樣才能達到一夜資產翻幾番的目的。

窮人可能想著炒股一夜暴富,富人卻不是這樣想,他們隻要守住家業就是成功。

國企真正的規範化市場化管理運營,那也是朱首輔立法之後的事兒了,在有了華資委這個婆婆約束著,才規矩了不少,就算是這樣,你也要仔細甄別你合作的對象,君不見多少浙商折戩沉沙在晉中大地的“國進民退”裏,還有多少包工頭老板拿不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局的工程款。

“這個,弓老板,我們就是小打小鬧,人家不會注意我們的。”餘強辯解說。

“現在你還很弱小,將來有一天,你控製100億資金時,你會怎麼辦,到時候你會不由自主的去割所有人韭菜,不論散戶還是國企,甚至國家,這是一個合格的操盤手潛意識裏應該做的。”楊明一針見血的指出,事實上餘強也是這樣做的,2015年股災,散戶的韭菜他割了,救市的國家隊他照樣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