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平過大年,有一件事情不能少,那就是——逛廟會!
這不第二天一大早,庫心就過來敲門,“懶豬,起床,今天逛廟會。”
“你給我倒杯水。”
“自己去。”
“冷。”
“起不起,你這是當代大學生的樣子嗎?起床!”
“你這是老師的樣子嗎?這是寒假,你征用童工就算了,還不讓我放假!“
楊明終究扛不住庫老師的念經,不得不起,睡在她曾經睡過的床上,感覺就是不一樣,味道有點香。
洗漱好,桌子上已經放著早餐了,這是庫心過來買好的豆漿油條。
“你怎麼不買點豆汁,讓我嚐嚐北平的早餐。”
“那股泔水似的酸臭味你吃的下?反正我是不喜歡,想吃你自己去買吧。”庫心說,豆汁確實不是一般人能駕馭的,豆汁是北京獨有的吃食兒,是水磨綠豆時把澱粉取出後,剩下來淡綠泛青色的湯水,經過發酵後熬製成的,有多少外地人抱著一臉期待來,被他的味道嚇跑,楊明也就是好奇罷了。
今天計劃去的是廠甸廟會,這是北平最大的一個百年廟會,廠甸廟會在琉璃廠東、西街舉辦。有別於其他熱鬧的北平廟會,廠甸廟會它主打藝術性、曆史性和知識性的靜雅文化氛圍。
一大早琉璃廠東西街就被人來人往的遊客填滿,耄耋老人手拿剛剛“搶來”的福字,孩子們騎在爸爸肩頭,舉著小風車。街道兩側的買賣字號,無一例外的貼著春聯,挑著燈籠,一片喜慶祥和的景象。
“我要吃糖葫蘆。”庫心拽著楊明胳膊說。
“吃,吃大串的,兩串夠嗎。”
楊明拿出一張大票遞給攤主:“來仨個糖葫蘆,兩個山楂一個草莓的。”
“您拿好。”攤主客氣的說。
楊明接過糖葫蘆,遞給庫心一個山楂的,自己拎著剩下的兩個。
楊明拿了一個山楂味兒的,一口咬下去,口味還是那麼純正,冰糖葫蘆是我們漢族的傳統小吃,它是將山楂或者是別的水果用竹簽串成串後,然後在裹上一層糖稀,糖稀在外麵風幹後就變硬。
冰糖葫蘆是北方的冬天裏最常見的小吃,大街小巷裏,都會遇見大爺大媽推著三輪車,在胡同裏叫賣。
此刻吃著糖葫蘆的庫心一點都不像課堂上那個正襟危坐的老師,反倒像一個吃到零食的小女孩,開心的合不攏嘴。
京城的眾多廟會中,惟有廠甸的廟會,不以廟為名,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這個時間段舉行,“廠甸”即“琉璃廠”的古稱,廠甸廟會始於明代嘉靖年間,興盛於清康乾年間,琉璃廠起源於清代,是各地赴京科舉考試的舉人選擇居住的地區,因此在這裏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琉璃廠有許多著名老店,如榮寶齋、戴月軒、茹古齋、古藝齋、瑞成齋、萃文閣等,正好可以在這裏給姥爺買一套好點的文房四寶。
雖然天氣降溫有點冷,去逛廟會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可以說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聲鼎沸,人看人、人擠人也挺熱鬧非凡,餓了,來串25元一串的紅柳烤肉,就著沸騰的灰塵氣息啃的津津有味,的確蠻香的,吃完了不忘把垃圾隨手一扔旁邊早已備好的大桶裏。然後順著道跟著大隊伍往裏去,儼然進入飲食小吃一條街,什麼長沙臭豆腐,印度飛餅、土耳其烤肉,讓你煙花淩亂,不知道選什麼好。老北平當地各種風味的美食加上地方各具特色美食,以及外國異域獨特的飲食風味,味蕾禁不住誘惑和刺激的往前衝。
雖然東西有點小貴,可一定得嚐嚐,你來北平玩一圈不能什麼也不吃,因為逛廟會也是一種休閑旅遊的方式,旅遊就得消費,不管周遭的灰塵衛生與否,不幹不淨吃了沒病。站著吃、擠著吃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啊!還有大家一起都搶著吃才叫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