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做官隻為財,人都是有私心的。成熟的人講利益,幼稚的人談情懷。不怕你貪,就怕你沒有能力,不為百姓做事。與其讓清廉迂腐之人掌權,不如讓雖私德有虧,但能辦實事,能自己吃肉還讓百姓喝湯的人上台。
穿越文中那些回到古代大殺特殺的人都是些頭腦簡單的人,那種智商的人五十集電視劇能活過兩集就不錯了。認為殺人可以解決一切,甚至有人用後世某個朝代的某個階段舉例。可那個階段雖然貪官汙吏極少,但生產力極度落後,導致中華民族失去了寶貴的幾十年黃金發展時期。崇禎不認為大家都吃糠咽菜,生活簡單就是幸福。那是自欺欺人的想法,非常幼稚。
在崇禎的計劃中,製訂嚴格的多重監督製度,預防大麵積腐敗的發生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皇權不下鄉的時代,州縣一級是直接麵對百姓的最基層政權,其權利非常大,也是最應該受到監管的。
破家縣令滅門府尹,這句俗語將這一級主官的權利非常形象的表達出來。
崇禎打算等國內局勢徹底穩定以後,將督察院以及錦衣衛這樣的監督體係下放到州縣一級。采取後世的做法,每個州縣都要派駐監察禦史和錦衣衛,在監督主官的同時,兩者更要相互監督。因為文臣和錦衣衛的天然敵對屬性下,兩者甚至三者同流合汙的情況基本不可能發生,彼此都互相提防,這樣就能更好的製約州縣主官的權利,最大程度的預防腐敗的發生。
刑部和大理寺也要向地方派出常駐機構,刑獄訴訟這一塊劃歸這兩個部門管轄。大案命案審理時,地方禦史以及錦衣衛要旁聽並記錄,這也是製約濫用權力的一種方式。
地方官主要負責民政事務,不得插手司法事務,這就極大的削弱了地方官的權利,使其以權斂金的通道進一步變窄。
分權,這就是崇禎的打算。
現在的禦史大多屬於走穴性質,每個省隻有一名巡按禦史。就算他勤勉稱職,在交通條件極不便利的情況下,一年他能走幾個府縣?在一個府縣待幾天能起到什麼作用?很輕易的就能被地方官糊弄走,更別說其中的背後交易了。所以說,監察禦史必須派駐地方府縣,而不是到處走馬觀花,讓某些禦史借機撈的盆滿缽滿。
還有就是州縣的胥吏衙役,這些人才是積累民怨最大的禍首。就算縣令知州清廉公正,但因為他們很少走出衙門,所以很容易被胥吏衙役勾連隱瞞。更兼這些人都是本土人士,彼此之間有著糾纏不清的關係,有的胥吏數代在衙門裏辦差,形成了龐大的關係網和巨大的權利,普通百姓所受的壓榨直接來自這些人,而百姓最終會把怨氣歸結到朝廷身上。
這些人是最讓寵臣頭疼的。不管是維持地方治安,還是收取夏秋賦稅,所有和百姓相關的官府行為,都要通過這些人去執行,如何去監督限製他們,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正義的存在,這有點複雜。
目前為止,崇禎隻想到了打開上升通道這一點。
胥吏們因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終身晉級無望,所以就把心思用在了撈取錢財上。如果能讓他們有前途,能做官,再加其他措施的製約,應該能降低或減輕對百姓的傷害。但若是打開這些人的上升通道,勢必會侵犯到那些讀書人的利益。在這個文人主政的時代,得罪天下所有文人的事可是不智之舉,難道還要如某些無腦穿越者那樣殺殺殺嗎?要把所有人都殺光嗎?那樣和蒙元滿清有何區別?漢人殺漢人有意思嗎?難道不容別人說個不字嗎?
唉,想想都頭疼,崇禎雙手揉著太陽穴想到。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9364/450805301.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